吴季子挂剑墓树
《新序》〔两汉〕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心欲之。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反,则徐君死,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不受。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延陵季子奉命向西出使晋国,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观赏季子的宝剑,虽然嘴上没有说,但心里实在是喜欢。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是他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回来的时候,徐君却已经去世了,他解下佩剑给即将即位的徐君的儿子,徐君的儿子不敢接受,季子把宝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坟墓边的树上就走了。
注释
西聘晋:向西出使晋国。西,名词作状语。
徐君:徐国之君。徐国嬴姓。
为:因为。
上国:春秋时对中原各诸侯国的称呼。是相对于吴、楚等国而言的。
心许:心中许诺。
致:奉献。
秋风辞
刘彻〔两汉〕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击壌翁的理论
王充〔两汉〕
《论语》曰:“大哉!尧之为君也。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传曰:“有年五十击壤于路者,观者曰:‘大哉!尧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此言荡荡无能名之效也。言荡荡,可也;乃欲言民无能名,增之也。四海之大,万民之众,无能名尧之德者,殆不实也。《论衡》
上陵
佚名〔两汉〕
上陵何美美,下津风以寒。
问客从何来,言从水中央。
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木兰为君棹,黄金错其间。
沧海之雀赤翅鸿,白雁随。
山林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
醴泉之水,光泽何蔚蔚。
芝为车,龙为马,览遨游,四海外。
甘露初二年,芝生铜池中,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