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行高天,炎威一何赫。嗟彼执热人,争言手可炙。
良朋有嘉招,坐我松下石。解带当微风,高枝挂巾帻。
芳醴洽四坐,如灌甘露液。珍瓷啜新茗,泠然生两腋。
瓜果次第陈,僧供饭香积。高言唱妙理,尔汝杂谐剧。
此乐未曾有,一日当十日。独嗟千岁松,十霄常百尺。
兹松乃偃蹇,宛若隰中䕵。离披纷攫拿,枝撑转欹侧。
汝材既不恶,汝影胡不直。岂效戚施辈,俛仰长局蹐。
我词未及终,瑟瑟对以臆。结根非培塿,幸借净土力。
既无牛羊患,亦免斧斤戚。我欲高亭亭,神恶恐见逼。
四面多罡风,翘材数摧折。即充明堂用,匠石不察识。
举世好佝偻,抗直亦何益。屈身遵时晦,且复傍阶墄。
岁寒自坚贞,可屈不可易。抚物兴长谣,一唱三叹息。
始知全天年,伸屈各有适。吾党多直躬,兹语共记忆。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馀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扁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亭俗呰窳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 余于家事,未尝訾省。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旱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有所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