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点睛
张彦远〔唐代〕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云:“点之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腾去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画上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唐,于是(张僧繇)为其中一条龙点上了眼睛。一会儿,雷电交加,那条龙破壁而出,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仍然留在璧上。
注释
张僧繇:南朝梁吴(今苏州市)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
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每:常常,每每。
去:离开。
以为:认为。
诞:虚妄,荒唐。
因:就,于是。
须臾:一会儿。
破:击破。
壁:墙壁。
皆:都,全都。
简析
这则故事开篇说张僧繇“画四龙于壁,不点睛”,声称点睛则龙飞,后以“雷电破壁”、“乘云腾去”的奇幻场景,将艺术想象推向高潮,强化故事的传奇性。此文情节简短奇幻,浓缩中国艺术“以虚驭实”的理念,说明仅具形体者为死物,注入神韵则化虚为实,体现出“神至而形不拘”的美学追求。
狂夫
杜甫〔唐代〕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篠 通:筱)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唐代〕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