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画像
王安石〔宋代〕
吾观少陵诗,为与元气侔。
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
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
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
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
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
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
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死所羞。
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
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看杜少陵的诗,和化生万物的元气是一样的。
他的诗气度不凡,能推开九天,旋转大地,表现出来的雄壮品貌和坚毅精神是世间少有,难以企及。
在这浩瀚的天地之间,有无数的事物。
有丑的、美的、大的、小的,千千万万且有千差万别,杜甫的诗却能把它们刻画得巨细无遗,极其逼真。
可是这样的人才,确实命途多舛,一生穷困潦倒,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年近半百,却只担任一个小官,还被呵斥,后来还被贬谪,漂流四方。
他的家庭生活非常穷苦,妻子瘦弱而倒下,幼子饿死,一家人还常常受到盗贼兵祸的威胁。
这样的环境下,杜甫依然心怀国家社稷
创作背景
王安石对杜甫推崇备至。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王安石在任舒州通判期间,辑录了一部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集,并写有《老杜诗后集序》。《杜甫画像》大约写于这前后。
参考资料:完善
1、
东篱子解译·王安石集全鉴[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
赏析
这是一首颂扬人物生平的七言古诗,诗中强调杜甫巨大的文学创作才能、崇高的道德光辉的人格和自己景仰追随的愿望。诗中五言与七言交错而发,铿锵有力,气势磅礴,抑扬顿挫之间使人心潮澎湃,情感一触即发。
在这首古诗中,王安石传神地刻画了杜甫的精神风貌,真切地表现了他的心中所感。诗中先是从杜甫的诗歌写起,赞美他的诗歌气势非凡,有天地浑然之气,而且“力能排天斡九地”,其“壮颜毅色不可求”,足以“天地造化万物,或丑或美,大小巨细,千姿万态的化育之功”,显然这是在比喻杜甫不同凡响的才华;再写杜甫仕途的悲惨遭遇,以及本来就家庭贫苦却又遭受丧子之痛的境况,默默寄予了深深的同情;最后赞美杜甫的
简析
《杜甫画像》是一首杂言古诗。此诗先从杜甫的诗歌写起,赞美他的诗歌气势非凡,有天地浑然之气;再写其仕途的悲惨遭遇,以及本来就家庭贫苦却又遭受丧子之痛的境况,默默寄予了深深的同情;最后赞美杜甫的高尚人格,表达对杜甫的钦佩之情。这是一首颂扬人物生平的七言古诗,其格调铿锵有力、气势磅礴,抑扬顿挫之间使人心潮澎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921篇诗文 ► 758条名句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辛弃疾〔宋代〕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端午三首
赵蕃〔宋代〕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