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春流半绕凤凰台
宋徵舆〔清代〕
春流半绕凤凰台。十年花月夜,泛金杯。玉箫呜咽画船开。清风起,移棹上秦淮。
客梦五更回。清砧迎塞雁,渡江来。景阳宫井断苍苔。无人处,秋雨落宫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气息流转半绕在凤凰台上。数年深夜与花月相伴,饮进数杯酒。行进中的画船上玉箫声起,箫声凄伤。吹起清风,摇着船棹驶向秦淮。
客居他处五更时回萦梦中。秋风潇潇,塞雁南迁,渡过江来。景阳宫井已不见苍苔,景阳宫中也不见人迹,满目萧疏,一派荒凉,只有淅淅沥沥的秋雨润着寂寞的宫槐。
注释
凤凰台:在南京秦淮河附近的凤凰山上。
“景阳宫井”:又名胭脂井,故址在南京。隋兵攻占南京,陈后主入井避难,后被活捉。
赏析
宋征舆,与同乡陈子龙、李霁称“云间三子”。宋于陈去世那年(1647)即顺治四年,进士及第。宋之事清与隐匿之殉明,大相径庭,但并不妨碍他对朱明故国的缅怀和伤悼。这首词记录了在南京的见闻,浸润着宋征舆对故国衰亡的无限凄伤。
“春流半绕凤凰台”,起韵点明地点。“凤凰台”在南京秦淮河附近的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在古代,凤凰被视为祥瑞之物。李白曾有名作《登金陵凤凰台》,慨叹六朝繁华一去不返。宋征舆透支了李诗的一部分诗趣。“十年花月夜,泛金杯”,写往日的情景。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定都南京。朱元璋死,以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建文元年(1393)
简析
词中先写往昔南京的繁华与快乐,而后转至现实,以箫声呜咽映衬出词人内心的痛苦;最后通过造境与写景,渲染出南京古城荒凉凄清的氛围,抒发了词人对故国衰亡的哀思与凄伤之情。全篇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融历史、现实与个人情感于一体,记录了词人在南京的见闻,浸润着词人对故国衰亡的无限创痛。
宋徵舆
宋徵舆(公元1618年—1667年)字直方,一字辕文,江苏华亭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六年,年五十岁。顺治四年(公元一六四七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徵舆为诸生时,与陈子龙、李雯等倡几社,以古学相砥砺,故所作以博瞻见长,《四库全书提要》云: “徵舆为诸生时,与陈子龙、李雯等以古学相砥砺,所作以博赡见长,其才气睥睨一世 ,而精练不及子龙 ,故声誉亦稍亚之云。”有《林屋文稿》十六卷,诗稿十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13篇诗文 ► 25条名句
咏红梅花得“花”字
曹雪芹〔清代〕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杂感
黄景仁〔清代〕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