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游吴楚外,扬舲溯天风。名山浮紫翠,大江走蛟龙。
历览思超越,毛骨生冰雪。脱巾漉清湍,举手弄明月。
明月悬青铜,古人难再逢。牛渚委陈迹,峨眉敛愁容。
九华舞傞傞,窥见沧溟底。小孤立亭亭,徘徊女萝里。
流宕番湖湄,峰峦愈出奇。幽深搆楼阁,峭绝挂猿猕。
放意自陶写,援笔洒秋泚。神怪动窅冥,鱼鸟觉欣喜。
路逢丹丘生,来自赤霞城。麻姑后飞舄,子晋迭吹笙。
湖光潋滟开,云压蒲萄绿。狂引黄金罍,笑歌紫芝曲。
左蠡素相得,当湖忽见迎。扬澜平一掌,中有鼋鼍行。
振衣扳鹊巢,扪萝践苔石。厓气凌空青,松花坠阶白。
举首匡庐下,调笑烟霞间。屡会复屡往,今往几时还。
丛兰被路蹊,芳草萦涧谷。长飙和鸣鸐,迸泉惊饮鹿。
须臾面五老,邀我山之阳。授我长生诀,兼遗洞玄章。
问我从东来,迢遥泛鲸波。三山得无恙,十洲近如何。
傍招广成子,俯挹山中老。鲤鱼跃大江,鹓鸾下天沼。
待以青精饭,酌以白玉浆。乖龙左耳润,吠犬灵苗香。
渴乌渐敛翼,拭目增晚碧。朵朵金芙蓉,凭虚落胸臆。
西南挺奇异,江湖驰伟观。披披古兰若,丹灵耀巑岏。
尝闻远法师,坚坐东林下。还许陶渊明,共结白莲社。
又闻李太白,酷爱香炉峰。长安卸尘鞅,欲归巢云松。
往事既云远,顾我复来此。濯泉坐树阴,下洗巢由耳。
绿发双青瞳,采芳留我行。我行欲不行,月高猿夜声。
西山招我游,明日过湖水。笑隔南浦云,遥谢数君子。
汪广洋(? ~1379),江苏高邮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545篇诗文
甘霖亭者,为前太守荆公纪雨也。荆公守惠之明年,岁在壬戌,自夏五至秋七月不雨,田畴龟坼,郡之人戚曰:“不有播,其曷有获?”一月不雨谓之干,再月不雨谓之亢,一时不雨谓之槁,槁则无岁,无岁是无民也。太守荆公容有蹙曰:“天于民务殖之也,非天弃民,太守其不勤民,实弃守也!”
于是罪躬简事,禁酷徙市,损膳恶服。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其衷疚,其词伤,其足疻,其形容憔悴。如是者日行之,不雨;旬行之,不雨。行之不辍,尔乃润风墨云密布并发,淹淹祁祁,自原野达于畎亩,无不优渥沾足者。三农慰望,百谷仰荣,咸欢然谓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郡人平越守张孟奇为甘霖之歌,绅衿之能言者和之。
无何,荆公以内计中考功令,郡之人戚曰:“民无岁,赖公以有岁,国人望公如望岁焉,奈何夺我公?”群走藩臬大夫御史台、都御史台为公留行。业裹三月粮,叩阍乞还我良守,不许。荆公去之日,日集万众,积公车不得发,两岸攀号至百里外。时余偕诸荐绅饯公州中,挥涕而别。诗云:“试看东江两岸哭,为官何必要封侯?”
郡人乃鸠工程物,作甘霖亭于江之浒。亭成,父老数十辈造韩子之庭请焉,曰:“伐石为亭以记太守之泽,不日成之矣。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言以勒诸石。”余曰:“公之雨我民也,渗漉于闾阎,沦渍于心髓,其为雨也非一日矣,乃公精诚所结,叩于天而天答之,泽于民而民戴之。”父老徘徊亭下,旦夕必祝。
公名之琦,镇江丹阳县人,万历甲辰进士。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为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