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译文
草堂西侧的竹笋长势旺盛,都挡住了门头;壕沟北边成行的椒树,恰好背对着村庄。
梅子成熟时,我答应和朱老一同品尝;松树长得高大,希望和阮生在树下畅谈古今。
本想在溪中筑座鱼梁,可忽然乌云盖住了急流;四月的雨声竟还带着寒意,让人不由心生惊讶。
也许这浣花溪早有蛟龙栖息的洞穴,即便备好筑鱼梁,也不敢轻易安置。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药草的枝叶长得郁郁青青,青青的颜色越过棕亭蔓入草亭。
第一首先写草堂,罗列其四处景致:堂西的竹笋、堑北的行椒、园中的梅子,以及九年前种下的松树。诗人身处这远离尘嚣的清幽环境中,见园里即将成熟的梅子,便想着等梅子熟透时邀约朱老共尝鲜;见堂前的松树,又盼望能和阮生在松荫下畅聊古今。从中能看出诗人对草堂的喜爱,以及他对生活的简朴期许。他历经漂泊,只要有一处容身之所便已满足。显然,这首诗虽为赋体却兼具比兴手法,在平淡的写景叙事里蕴含着诗人淡泊的心境,可作为组诗的总纲。当时杜甫因好友严武再度镇守蜀地而重回草堂,足见严武在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但此处他想到的草堂座上宾客,并非严武,而是寻常百姓朱老与阮生。由此便能知晓诗人当时的心境与志趣。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得知这位故 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绝句四首》是一组七言绝句。第一首诗是组诗之纲,先写草堂,举其四景,再写诗人对生活的朴素要求,于平淡的写景叙事中寓含着诗人的淡泊心情;第二首诗写浣花溪,状其水势浩大,谓溪下有蛟龙,显示出诗人身居草堂而对成都局势的担心情状;第三首诗描写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无聊的失落之意;第四首诗赋写药圃,就药寄慨,描述药物出土发苗及枝柯的生长过程,并描绘其生长于隙地的根部形状。全诗用词简练,用字精准,用意单纯,用情至真,是杜甫诗中寓情于景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