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江州满塘驿
宋之问〔唐代〕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
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去年上巳节还在洛水边参予修禊盛事,今年却被贬独自在庐山脚下度过寒食节。
遥想巩县应该是花开满树春意盎然了,而眼中所见唯有江中小洲一片新绿而已。
江中小洲兰草与杜若散发出幽幽芳香,让我触情生情想起了中原的亲人与故乡。
明朝骑马上路往南行不知前途在何方,今天夜里听闻清猿的悲啼更加使人断肠。
注释
满塘驿: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的一个小驿站名。
上巳:旧时节日名。汉以前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魏晋以后定农历三月三日为上巳节。这一天按古风要去水边祓除修禊,驱除鬼魅,同时也是文人聚会吟咏的日子。洛桥:指洛阳市天津
鉴赏
这是一首古诗,前四句运用反衬、对比手法,抚今追昔,感慨今日的沧桑,流露出诗人遭贬南行的惆怅落寞情怀。“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农历三月三日为上巳节,这一天按古风要去水边祓除修禊,驱除鬼魅,同时也是文人聚会吟咏的日子。去年那一日,诗人还在洛水边参予修禊盛事,与同朝文士饮酒赋诗,享尽荣华,而今却已是遭贬谪之人,独自在庐山脚下度过此清明寒食节。“去年”,“今年”,对比鲜明。一年之隔,诗人处境大不相同,诗中虽只字未提遭贬之事,但通过地名“洛桥边”与“庐山曲”的对照,失意之态清晰可见。寒食节正是百草千花的大好时节,眼前又有景色秀丽的庐山,诗人毫无欣赏兴致,反念于“去年”上巳洛桥边修禊
创作背景
景云元年(公元710),唐睿宗即位,将宋之问等曾依附张易之、武三思的人都贬谪发配偏地。此诗就是宋之问前往钦州(今属广西)贬所途经江州(今江西九江)所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4-45
简析
《寒食江州满塘驿》是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前四句侧重于“感物”,着力渲染满眼春光,逗起今昔之思;后四句侧重于“思归”,直抒满腹乡愁。全诗情思深婉含蓄,语言清丽自然,巧妙运用对比手法,传达出诗人的思归怀乡之情以及对遭贬南行的哀伤之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211篇诗文 ► 105条名句
古风·秦王扫六合
李白〔唐代〕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咏田家
聂夷中〔唐代〕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