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三日饮德卿宅用涯翁斋居联句韵
顾清〔明代〕
良游集南园,秉烛向深夜。
盟寻旧雨余,坐想重茵藉。
墙阴有残雪,邻酒友索价。
西瞻太行峰,皓白欺二华。
兹惟藏春坞,岂伊凌风榭。
洪炉赫彤霞,余香袅檀麝。
窗明疑若空,檐短不留罅。
吟苦愁后成,棋劲斗先下。
翻思前夕里,高宴久已罢。
远钟送深更,疲仆催早驾。
顾兹蚓窍鸣,试我蝇头写。
得隽豪屡挥,沉思首频亚。
忽看山月高,顾影独惊诧。
情兼宾主忘,气已芝兰化。
诸公信自贤,此夕颇堪讶。
招要入拘牵,窘迫自闲暇。
词非石鼎工,酒罄金罍泻。
明朝逐余欢,此榻宁许借。
顾清
顾清(1460-1528)字士廉,江南华亭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诗清新婉丽,天趣盎然。著有《东江家藏集》《松江府志》等。► 1566篇诗文
天工开物·稻
宋应星〔明代〕
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秔,米曰粳。粘者禾曰稌,米曰糯。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最迟者后于清明。
何岳两次还金
《金陵琐事》〔明代〕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与宋公子牧仲书
侯方域〔明代〕
某叨受太保先公深知,尝援其难,公子又不以仆为不肖,数下交质以所为文业。仆窃见郡中自吴徐二三子凋谢之后,近二十年绝无有清才标映如公子者,尝心口叹颂不能置。今有所欲言,伏惟公子听之。
仆闻之贾子曰:诸人以太保既薨,有愿公子出而结交天下贵人,一如太保在日,以为克似太保者。窃谓太保在日,乃天下贵人,皆愿一当以交太保,非太保之交之也。今论者顾欲公子求而交之,以为克似太保,此不惟不似,而固以相远甚矣。往郡中贵达子弟,固有然者,然皆以财力自雄,周旋良苦。今公子善病,体不任衣。太保清节,仆之所谅未有厚资贻公子也。所谓财与力者,公子自审能之乎?破其业以致贫,劳其身以致病,而徒博一交结贵人之名,仆窃为公子不取也。
抑人之所谓克似其先者有道,不可以不辨。有以卿相之子,世为卿相而不必不辱其先;有以卿相之子,乃甘为一介之士,而足以光益其袓父者。若公子不深察其道,即如诸人所云,亦不过仿太保在日存其门户,方幅外似之耳,非谓公子遂真似太保为宰相也。公子之家昔为宰相,今为秀才,何可强同?顾舍其力之所能,可以得其真似,而必出于不可得之数,以为聊似其外者。何也?夫克似之道,在于守道,读书。公子才气超轶,何施不可?愿且朝夕自爱调病,病愈之后,以诸人所陈交结之才,多收古今书籍;以交结之力,闭户力学而笃行之。如此一二十年,亦不必之作太保。即不然,太保亦必含笑于九泉,决不以公子甘为一介之士,遂以为不克似之也。某皇恐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