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妻子写给丈夫的爱情诗。
首句写夜景。夏天的夜晚,孙原湘坐在窗户旁看书入迷,多情的妻子也坐在一旁,红袖添香,伴陪着夫君。夜渐深沉,氤氲的露气凝结成了一粒粒小露珠,屋里的寒意也越来越重了,可是,好学不倦的夫君穿着单薄的衣衫却浑然不觉,依旧对着一灯如豆,伏案攻读。温柔贤淑的妻子见此情景,怎能不为夫君担心呢?
次句诗就写了女主人公的心情。陪伴左右的妻子担心丈夫会着凉,更担心丈夫熬夜太久劳累伤身,她屡次想催促夫君入睡,可是,又恐怕丈夫未必肯答应,甚至会因此而受丈夫责怪,于是,只得一次又一次地默然作罢了。一个“屡”字,不仅暗示出夜越来越深,同时也表
戊戌秋九月,余归自塞上,宿石槽。逆旅小子形苦羸,敞布单衣,不袜不履,而主人挞击之甚猛,泣甚悲。叩之东西家,曰“是其兄之孤也。有田一区,畜产什器粗具,恐孺子长而与之分,故不恤其寒饥而苦役之;夜则闭之户外,严风起,弗活矣。”余至京师,再书告京兆尹,宜檄县捕诘,俾乡邻保任而后释之。
逾岁四月,复过此里,人曰:“孺子果以是冬死,而某亦暴死,其妻子、田宅、畜物皆为他人有矣。”叩以“吏曾呵诘乎?”则未也。
昔先王以道明民,犹恐顽者不喻,故“以乡八刑纠万民”,其不孝、不弟、不睦、不姻、不任、不恤者,则刑随之,而五家相保,有罪奇邪则相及,所以闭其涂,使民无由动于邪恶也。管子之法,则自乡师以至什伍之长,转相督察,而罪皆及于所司。盖周公所虑者,民俗之偷而已,至管子而又患吏情之遁焉,此可以观世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