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赋
虞世南〔唐代〕
若夫巢木为金门之始。转蓬乃玉辂之先。斯盖前古之朴略。而后代之精研。是以鼍鼓质而罕听。苇籥轻而莫传。笛不为于商律。瑟见毁于繁弦。此皆白圭。玷以成疾。嗟近者之莫言。叹知音之不述。惟皇御极。书轨大同。铄矣文教。康哉武功。既象舞之载设。亦夷歌之远通。乃定八音。论六乐。成均弦诵之艺。制氏铿锵之学。辨新声于变征。研奇操于清角。镛管咸奏。丝桐毕陈。有琵琶之妙曲。乃越众而超伦。器便时而适用。节每段而逾新。谧四座以倾耳。叹和声之入神。爰诏百辟。备序厥因。于是大司乐进而称曰。臣以末学。闻诸前志。寻斯乐之所始。乃弦鼗之遗事。强秦创其滥觞。盛汉尽其深致。爰有达人。演兹奇器。参古今而定质。拟神明而摅思。慰远嫁之羇情。宽绝域之归志。既而班尔运能。钩绳相设。求嘉木于五岭。取殊材于九折。析文梓而纵分。剖香檀而横列。木瓜贞柘。盘根错节。或锦散而花开。或丝萦而绮结。徒观其为状也。则象形斗极。殊姿巧制。随良朴之修短。任规模之巨细。既异材而合体。亦刓方而就锐。惟适道以从宜。故无取乎凝滞。若乃琢玉范金之巧。雕文镂采之奇。上覆手以悬映。下承弦而仰施。帖则西域神兽。南山瑞枝。屈盘犀岭。回旋凤池。开宝拨以更运。带文绶而旁垂。声备角商。韵包宫羽。横却月于天汉。写回风于洛浦。始闻弦之既调。乃长弄而徐抚。应缓步之疎节。随轻身之妙舞。悲紫塞之昭君。泣乌孙之公主。季伦欢金谷之宴。仲容畅竹林之聚。至如七德昭备。六军凯旋。谐戎麾而威远。合金奏而功宣。咏燕山之巳勒。美瀚海之方镌。亦有飞梁邸。游楚馆。闻促柱之再调。听鸣弦之疎弹。叶高文而自远。飞羽觞之无算。又如长河草绿。高楼月下。入小苑而看花。游上兰而借野。泛澄波而转鹢。息长松而系马。临清流而挥弦。与殊方而具写。其奇趣则抑扬嘈囋。联緜断续。纡余双鹤之唫。清壮三秦之曲。望南山之遥翠。见西江之始绿。少年有长命之词。倡女有可怜之调。愿百龄兮眉寿。重千金之巧笑。逮乎嘉客既醉。高宴将阑。浮觞剧饮。披襟极欢。乃摧弦而急调。交酬献之无端。若以河而注海。亦柸来而始弹。盖感物动神。和心悦耳。岂振木之为辈。奚绕梁之足拟。夫道以易为尊。物以精微为贵。嗟四弦之巳约。乃包含于元气。叶笙镛之律吕。参钟石之经纬。于是凤箫辍吹。龙笛韬吟。元云掩影。白雪藏音。故以畅皇风之威武。悦大雅之神心者也。
虞世南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三十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 四卷。► 35篇诗文 ► 21条名句
泊岳阳城下
杜甫〔唐代〕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唐代〕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孤帆 一作:归帆)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唐代〕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