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台览古
李白〔唐代〕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曾经的歌台,曾经的舞榭,曾经的园林,曾经的宫殿,如今都已经荒废,只有杨柳叶儿青青,还有那湖中的采菱女在清唱着青春永恒的歌谣。
谁还记得吴王夫差的事儿呢?只有那城西河中的明月,曾经照耀过吴王宫殿,照耀过在宫中灯红酒绿的人。
注释
苏台:即姑苏台,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览:观览。
旧苑:指苏台。苑:园林。
菱歌:东南水乡老百姓采菱时唱的民歌。清唱:形容歌声婉转清亮。
吴王宫里人:指吴王夫差宫廷里的嫔妃。
赏析
此诗兴由“苏台览古”而起,抒发古今异变,昔非今比的感慨,则今日所见之苑囿台榭,已非昔日之苑囿台榭;今日苑囿台榭的杨柳青青,无边春色,不仅令人想起它曾有过的繁华,更令人想起它曾经历过的落寞。起句的“旧苑荒台”,以极衰飒之景象,引出极感伤的心境;而“杨柳新”,又以极清丽的物色,逗引起极愉悦的兴会。前者包含着属于历史的巨大伤痛,让人不由去作深沉的反省;后者又显示出大自然无私的赐予,召唤着人们去追求、去享受、及时行乐。第二句,继续对这种感受作进一步烘托。由柳岸湖中传来一曲曲悠扬悦耳的江南小调,更为这人世间不尽的春花春月增添了无限的柔情蜜意。不胜,犹不尽。“不胜春”三字,似乎将人们的欢乐推向了
创作背景
此诗当是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春李白由越州回到苏州游姑苏台时所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郁贤皓·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
简析
《苏台览古》是一首怀古诗,此诗前两句写诗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后两句则是借西江明月由今溯古。其描写了姑苏台的今昔变化,突出春光依旧而穷奢极欲的帝王已无处寻觅的现实,表达出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全诗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构思巧妙,旨意遥深。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1127篇诗文 ► 5979条名句
山居秋暝
王维〔唐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惜牡丹花二首
白居易〔唐代〕
翰林院北厅花下作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作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