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苏洵二十七始发愤

渑水燕谈录〔宋代〕

  眉山苏洵,少不喜学,壮年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举进士,又举茂才,皆不中,曰:“此未足为我学也。”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嘉祐初,与二子轼、辙至京师,欧阳文忠公献其书于朝,士大夫争持其文,二子举进士亦皆在高第。于是,父子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眉山的苏洵,年少的时候不喜欢读书,到了青壮年的时候还不知道要去读书,到了二十七岁时才开始努力读书,参加科举的进士考试,又被地方政府推荐为有才德的人,都没有中,说:“这不值得作为我学习的内容。”(于是)就烧了自己的书,关门读书,五六年就对《六经》和各个学派的学说十分有研究。嘉佑初年,和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到京城,欧阳修把他的文章献到了朝堂之上,大臣们争着看他的文章,两个儿子参加科举进士的考试,成绩都在优等。因此,(苏家)父子的名声震动了京城,而苏氏三人善于写文章,(人们)把他们叫做“三苏”,苏洵是老苏,苏轼是大苏,苏辙是小苏。

注释
眉山:古地名,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本文通过记述苏洵少年废学、壮年苦读、屡试不第后焚稿自省、闭门深研典籍的经历,生动刻画了一位大器晚成的学者形象,表现出其勤学不辍的治学精神与勇于自新的过人魄力。苏氏父子以“三苏”并称而擅名天下,不仅确立家族文学地位,更开创了蜀学新局,其父子并秀、文章传家的文化现象,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积学致远”的典范。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初见嵩山

张耒 张耒〔宋代〕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陈师道 陈师道〔宋代〕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行香子·天与秋光

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恓恓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