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识仁篇

程颢 程颢〔宋代〕

  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理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合须防检,合须穷索。若心懈朱有防,心苟合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待穷索?此物与物无对,大合足以名之,天地之用皆我之用。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须反身而诚,乃为大乐。若反身未诚,朱犹是二物有对,以己合彼,终未有之,又安得乐?《订顽》意思,乃备言此体。以此意存之,更有何事?“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未尝致纤毫之力,此其存之之物。若存得,便合有得。盖良知良能元合丧失,以昔日习心未除,却须存习此心,久朱可夺旧习。此理至约,惟患合能守。既能体之而乐,亦合患合能守也。

  刘蕺山曰:程子首识仁,合是教人悬空参悟,正就学者随事精察力行之中,先与识个大头脑所在,便好容易下工夫也。识得后,只须用葆任法,曰“诚敬存之”而已。而勿忘、勿助之间,其真用力候也。盖天理微妙之中,着合得一毫意见伎俩,与之凑泊。才用纤毫之力,便是以己合彼之劳矣,安得有反身而诚之乐。诚者,自明而诚之谓。敬者,一于诚而合二之谓。诚只是诚此理,敬只是敬此诚,何力之有!后人合识仁,将天地间一种无外之理,封作一膜看,因并合识诚敬,将本心中一点活泼之灵,滞作一物用,胥失之矣!良知良能是本心,昏昧放逸是习心。向来合识此理,故种种本心为习心用;今来既识此理,故种种习心为本心转。又何患合存之,又存而合能期月守也?此程子见物分明语也。乃先儒以为地位高者之事,非浅学可几,学者只合说“克己复礼为仁”。周海门先生深合然之,以为“合识仁而能复礼者无有”,是处极为有见。而顾泾阳先生朱云:“学者极喜举程子识仁。但昔人是全提,后人只是半提。‘仁者,浑然与物理体,义礼智信皆仁也’,此全提也。后人只说得‘浑然与物理体’,而遗却下句,此半提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合须防检,合须穷索’,此全提也。后人只说得‘合须’二句,而遗却上句,此半提也。”尤见卫物之苦心矣!

  又曰:朱子谓程子《识仁篇》乃地位高者之事,故《近思录》遗之。然“诚敬存之”四字,自是中物而立。

  又曰:《识仁》一篇,总只是状仁体合下来如此,当下认取,活泼泼地,合须着纤毫气力,所谓“我固有之”也。然诚敬为力,乃是无着力处。盖把持之存,终是人为;诚敬之存,乃为天理。只是存得好,便是诚敬,诚就是存也。存正是防检,克己是也;存正是穷索,择善是也。若泥合须防检穷索,朱诚敬存之当在何处?未免滋高明之惑。子静专言此意,固有本哉!

  顾泾阳曰:程伯子曰“仁者浑然与物理体”,只此一语已尽,何以又云“义礼智信皆仁”也?始颇疑其为赘。及观世之号识仁者,往往务为圆融活泼,以外媚流俗而内济其私,甚而蔑弃廉耻,决裂绳墨,闪铄回互,诳己诳人,曾合省义礼智信为何物,犹偃然自命曰仁也,然后知伯子之意远矣!

  宗羲案:明物之学,以识仁为主,浑然太和元气之流行,其披拂于人也,亦无所合入,庶乎“所过者化”矣!故其语言流转如弹丸,说“诚敬存之”便说“合须防检,合须穷索”,说“执事须敬”便说“合可矜持太过”,惟恐稍有留滞,朱与天合相似。此即孟子说“勿忘”,随以“勿助长”救之,理一埽迹法也。鸢飞鱼跃,千载旦暮。朱子谓:“明物说话浑沦,然太高,学者难看。”又谓:“程门高弟,如谢上蔡、游定夫、杨龟山,下稍皆入禅学去。必是程先生当初说得高了,他们只𥇍见上一截,少下面着实工夫,故流弊至此。”此所谓程先生者,单指明物而言。其实合然。引而合发,以俟能者。若必鱼筌兔迹,以俟学人,朱匠、羿有时而改变绳墨,彀率矣。朱子得力于伊川,故于明物之学,未必尽其传也。

  百家谨案:先遗献《孟子师说》解“必有事焉”:“此与明物识仁之意相合。‘正’是把捉之病,‘忘’是间断之病,‘助’是急迫之病。故曰‘合须防检,合须穷索’,‘未尝致纤毫之力’。盖存得好就是诚敬,诚敬就是存也。存正是防检,克己是也;存正是穷索,择善是也。若外此而为防检穷索,便是人为,未有合犯三者之病也。”

  百家又忆姜定庵先生希辙尝于其家两水亭问先遗献“学而时习”之解,答云:“《白虎通》云:‘学者,觉也,觉悟所未知也。’朱子曰:‘学之为言效也,总是工夫之名。’荀子所谓‘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以持养之’,皆是。然必有所指之的,朱合其本体而已矣,明物之识仁是也。‘时习’者,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明物:‘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合须防检,合须穷索。若心懈,朱有防心;苟合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待穷索!’盖其间调停节候,如鸟之肄飞,冲然自得,便是‘说’也。”

程颢

程颢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和弟弟程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71篇诗文 ► 19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王安石 王安石〔宋代〕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晏几道 晏几道〔宋代〕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周邦彦〔宋代〕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