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天色渐暗,小院中忽然漫进几分凉意,只觉此刻身上的衣衫略显单薄。独自酌饮闷酒,对着自己的影子吟歌对酌。
我惦念着曾在萧寺中与我惺惺相惜的友人,不知他此刻是否也衣衫单薄,能否抵得住这刺骨的寒风。西风卷着残阳,晚风渐起,寒意愈浓,就连院中的槐花也禁受不住这般寒风,簌簌地落了一地。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此调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词律》认为上阕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声,“作平则不起调”,但亦有作平起调者。又有《点樱桃》、《十八香》、《南
这首词大约成于康熙十七年(1678)秋。当时,姜宸英一人穷困潦倒借住在佛寺中,词人的意图可能就是邀请姜宸英前来明珠府居住。
参考资料:完善
这是一首抒发对旧友思念之情的词作。
词的上片以自身感官为切入点,抒发怀友的心境。词人开篇以“小院清凉”破题,点明天气刚有凉意,后文“晚来”一词,又顺势交代当日到了傍晚,凉意更甚。结合清代“博学鸿词”考试多在秋季举行的背景,可推断此处的“凉”实为秋凉。秋凉袭来,词人渐生寒意,触景生情间,不禁思念起远方旧友,为下片的怀人内容埋下铺垫。此时词人唯有独自驱寒,“形影空酬酢”一句,将他内心的伤怀念远与孤独寂寥刻画得入木三分。
下片顺理成章承接至怀友之情,特意提及萧寺。词人从思念旧友入手,忆起往昔与友人在萧寺中惺惺相惜、对饮长谈的情景,再对比此刻自身形影相吊的处境
偶检丛纸中,得花瓣一包,纸背细书辛幼安“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乃是京师悯忠寺海棠花,戊辰暮春所戏为也,泫然得句。
人天无据,被侬留得香魂住。如梦如烟,枝上花开又十年!
十年千里,风痕雨点斓斑里。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