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孤雁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霜冷离鸿惊失伴,有人同病相怜。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
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无端嘹唳一声传,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霜遍洒天地间,离群的孤雁已然失了同伴,可它是否知晓,尘世里正有一人与它同病相怜。想把一腔愁绪托书信寄去,却发觉愁绪纷繁难定,只好对着烛火暗自垂泪。
莫要对着明月遥忆往昔旧事,那只会让人衣带渐宽,形销骨立。忽然云中传来孤雁一声哀啼,抬头望去,那孤孑的身影正缥缈在初秋的寒风里。

注释
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又名《谢新恩》、《画屏春》等。格律俱为平韵格,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离鸿:失群的大雁。宋周邦彦《浪淘沙慢》:“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
凭:根据,凭借,以。
尺素:书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借物抒情篇章,表面描绘离群的孤雁,实则暗写与雁境遇相似、同病相怜的自身。

  此时的纳兰,恰如那“霜冷离鸿惊失伴”的孤雁,当他在满地黄霜中抬头,望见那只奋力南飞、声声哀啼的大雁时,不由得喃喃低语:“你可知道,这地面之上,正有一人与你同病相怜啊!”他本想将满腔愁绪借书信传递,可“愁多书屡易”,却发觉愁绪繁多且变化不定,屡屡修改增补,这封信终究迟迟未能写成,只好对着烛光暗自落泪,正是“双泪落灯前”的写照。内心越是纷乱,便越想梳理明白,故而深陷情绪困扰的人,总容易追忆过往。纳兰也这般提醒自己“莫对月明思往事”——只因这般追忆,只会让人日渐消瘦、形影憔悴。只是这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纳兰某次随从康熙出行或去边塞执行任务的途中。一路上鞍马劳顿,既无妻子来嘘寒问暖,也无朋友可把酒言欢,难免旅途孤寂,心中怅然。词人骑马行走在旷野中,猛然抬头看见了那只离群悲鸣的孤雁,“同病相怜”之感油然而生,故作下此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典评: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01:第262页

简析

  《临江仙·孤雁》是一首典型的咏物抒怀之作,此词明写离群孤雁,实写与其同病相怜的自己。这首词上片描绘大雁失群所带来的“同病相怜”之感;下片将孤雁与自己合二为一。全词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突出了人雁合一、情景合一,抒发了词人孤寂幽独的情怀。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363篇诗文 ► 127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金樽吟

爱新觉罗·弘昼〔清代〕

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抛却无端恨转长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抛却无端恨转长,慈云稽首返生香。妙莲花说试推详。
但是有情皆满愿,更从何处著思量。篆烟残烛并回肠。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行杂咏

袁枚 袁枚〔清代〕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