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崔秋浦三首

李白 李白〔唐代〕

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
门前五杨柳,井上二梧桐。
山鸟下厅事,檐花落酒中。
怀君未忍去,惆怅意无穷。

崔令学陶令,北窗常昼眠。
抱琴时弄月,取意任无弦。
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
东皋春事起,种黍早归田。

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
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春。
水从天汉落,山逼画屏新。
应念金门客,投沙吊楚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喜欢崔秋浦,宛然有陶渊明的作风。
门前栽上五棵柳树,井上长着二棵悟桐。
山鸟落在厅堂,塘前的花瓣飘入酒中。
留恋你不忍离去,心中充满不尽的惆怅。

崔县令学陶靖节,白天在北窗下睡眠。
有时抱琴弹于月下,取其意趣任它无弦。
见了客人来就倒酒,做官不贪爱钱。
东边田地多种黍,劝你尽早去耕田。

河阳以花作县,秋浦以玉为人。
地方因名贤而显赫,风俗随教化而如春。
九华山瀑布如银河落下,近山好水如新的画屏。
应怜我这来自金门的客人,远投长沙凭吊屈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组诗是赞美崔秋浦的品格与治理地方百姓的贤能政治,表现出李白对人生价值的观念,政治理想,以及为官的品德与才能。全篇由三首诗组成,但各有重点,合起来构成了完美整体。故总其题为《赠崔秋浦三首》,而绝不是把毫不相干的三首诗拚凑在一个诗题下。三首诗各为八句,合起来二十四句,以其二,其三来区分,这是古诗常见的分法,当然也有重起空行来划分的,标明各自独立成章。

  第一首诗用八句写秋浦县令崔某的凤范,是总写,总抒感受。诗开门见山,直接擒题,“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以呼告的语句,表明自己对崔秋浦的挚爱感情,这种突兀之笔,自然把人带入诗人狂热的情境中去。接着一句补出他热爱崔秋浦之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居住在宣城郡(治今安徽省宣城市),曾拜访当时的秋浦(在今安徽省池州市)县令崔钦,此诗即作于此时。

参考资料:完善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03

简析

  《赠崔秋浦三首》是一组五言律诗。这三首诗描绘了当年秋浦城的风貌,赞美崔县令为人脱俗,胸无俗虑,富于闲情逸致,为官清廉,教化清明,政绩突出,也表现出诗人对人生价值的观念、政治理想,以及为官的品德与才能。全诗写实与写虚交互为用,中心写崔令,人物形象丰满,一位陶令式的崔秋浦,跃然纸上,表现出诗人的浪漫主义理想和精神。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一说山东人,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1126篇诗文 ► 596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致酒行

李贺 李贺〔唐代〕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王昌龄 王昌龄〔唐代〕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冉冉 一作:荏苒)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共 一作:其)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李白 李白〔唐代〕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
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
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
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
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
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
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
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
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