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译文
几只轻鸥飞来,搅乱了满湖碧澄的水。一双不知何处来的紫鸳鸯,也来逐水嬉戏,闹个不停。我一面细读《离骚》、举杯畅饮,一面饱赏翠竹,也不拒各色肉食。近旁有瀑布如明珠飞溅,日日倾泻足有三千斛,可供赏玩。
春日雨足,新播的谷种冒出碧秧;农闲时,小黄牛慵懒打盹。田间麦熟如连绵黄云,蚕房新茧簇拥似堆堆白雪。若求人生富足,眼前已然足够;若此仍不满足,何时方能满足?几位老农见我无事,邀我去东园,说枇杷已熟。
注释
一泓(hóng):一片清水从诃中所写“被野老、们扶入东园”的情况看,似指作者晚年住地江西铅山的带湖。
鸂(xī)鶒(chì):水鸟。又名
《山居即事》一词紧扣题目,以初夏山居生活为核心,既描绘了清闲景致,更借风景优美、人情淳朴的山村环境,传递出词人安适满足的情怀。
上片以初夏自然风景为主体,凸显山居环境的清幽与词人的惬意心境。开篇借水鸟嬉戏构建灵动画面:轻鸥群集瓢泉,点破如镜的碧水,既显水面涟漪之动,又暗含鸥鸣之趣,静中生动;更有不期而至的紫鸳鸯前来争浴,“更何处”“故来”二语,藏着词人见此奇景的额外欣喜,让水畔场景愈显鲜活。随后笔锋转向词人自身,写其读《离骚》、畅饮酒,赏翠竹亦不拒肉食——借“读骚痛饮”的典故与“何妨”一词的韵味,既跳出借《离骚》抒块垒的常规,更显其达观心态与安稳清闲的生活。末句再绘飞
庆元二年或三年(1196或1197),辛弃疾写下《满江红》,此时他已在江西上饶、铅山闲退近二十年之久。这首《满江红》就是他闲退生涯中的作品。
参考资料:完善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30篇诗文 ► 1695条名句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五月江吴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
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
二麦俱秋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
饼炉饭甑无饥色,接到西风熟稻天。
百沸缲汤雪涌波,缲车嘈囋雨鸣蓑。
桑姑盆手交相贺,绵茧无多丝茧多。
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於飞。
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
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
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
三公只得三株看,闲客清阴满北窗。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
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千顷芙蕖放棹嬉,花深迷路晚忘归。
家人暗识船行处,时有惊忙小鸭飞。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蜩螗千万沸斜阳,蛙黾无边聒夜长。
不把痴聋相对治,梦魂争得到藜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