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奉试明堂火珠

崔曙 崔曙〔唐代〕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
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
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帝王正位建造明堂重屋,明堂顶上凌空耸立火珠。
夜晚就像两个月亮升天,日晓月落高空一颗孤星。
天色明净珠光难以泯灭,云彩生起远望若有若无。
早就知晓在这太平盛世,有国宝必定出现在名都。

注释
明堂:为当时朝廷的听政殿,火珠:明堂屋顶上用来装饰美化的宝珠。
正位:谓正式登位、就职。按明堂之制,肇自上古,为帝王宣政教、祀宗祖之所。故帝王正位,必造明堂。《后汉书·皇后纪序》:“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重屋:重檐之屋。明堂建筑,上圆下方,有两层,上层祭天,下层有五室,谓之“重屋”。唐李白《明堂赋》:“采殷制,酌夏步。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唐代试律诗一般为六韵,此诗则是一首四韵诗的典例和佳作。毛奇龄《唐人试帖》根据荆冬倩“奉试”诗亦为四韵认为可能是当时官限如此,而直至后来,“奉试”诗才又变为六韵。

  此诗寥寥数句就突出了明堂上的火珠明亮耀眼的特点。首两句从明堂入笔点出火珠,接下来四句则写了火珠的光辉。作者以月与星作比,可谓妙绝。“夜来双月满”之“双月”,一实指天上的月亮,一喻指明堂的火珠,两者并举就说明火珠皎洁光白之至与天下月亮无二,仿佛又一轮明月遗落人间,两月同散发出柔和的微光为夜晚增添了不少景趣。夸张、衬托至极致。而“曙后一星孤”句对仗工整,描写的是天亮月亮落下后的景象:虽然月亮消失了,但火珠的光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诗是作者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参加科举考试的省试时所作。《文苑英华》卷一八六把此诗归入“省试”类。此题唐人存诗仅此一首。

参考资料:完善

1、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 ,2006:16-18

简析

  《奉试明堂火珠》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一二句破“明堂”,承“明堂”、“火珠”;三四五六句写火珠光辉,诗人以“月”与“星”作比,可谓绝妙;“曙后一星孤”句对仗工整,描写出月亮落下后的情景;七八句以颂扬作结。全诗表现了明堂上的火珠明亮耀眼的特点,虽有宫体诗味,但取景空阔,清明自然,不失名家气度。

崔曙

崔曙

崔曙(?—739年),一作署,宋州宋城县(今河南商丘)人 ,唐朝状元、诗人。崔曙自幼失去双亲,可谓备尝人世艰难困苦。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崔曙科举考试中获得进士第一名,又在殿试中作《奉试明堂火珠》诗。唐玄宗看后大为赞赏,取为状元,官授河内县县尉。可惜,第二年,崔曙就病故了。崔曙死后只留下一女,名叫“星星”,世人皆以为“曙后一星孤”是谶语。► 16篇诗文 ► 8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晚次鄂州

卢纶 卢纶〔唐代〕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相思·其二

李白 李白〔唐代〕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如素 一作:欲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肠断 一作:断肠)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王维 王维〔唐代〕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