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黄庭坚〔宋代〕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万里黔中,阴雨连绵,仿佛天空破了个洞,整日困居屋内,好似置身于摇晃的船中。等到重阳节时,天气竟然也放晴了,这让人不禁在石门关外、蜀江之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不要笑话老翁我依旧气概傲岸,您看,有几个人能像我这样在白头之上插上黄菊呢?我要在戏马台南追寻谢瞻和谢灵运的足迹,骑马射箭,那份风流洒脱,足以与古人比肩。
注释
定风波:词牌名。
左藏(cánɡ):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
黔(qián)中:即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
漏天:指阴雨连绵。
及至:表示等到某种情况出现;直至。
霁
赏析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主要通过重阳即事,写出了黄庭坚在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
上片开篇两句描绘黔中地区的秋日气候,借此暗示贬谪之地环境的恶劣,语调低沉,起篇为抑。黔中一带,秋雨连绵不断,仿佛天地成了漏雨的帷幕,人们如同身处摇晃的船中,整日难以走出户外,活动受限,苦楚难言。这里没有直接诉说雨水带来的困苦,而是用 “一漏天” 与 “似乘船” 的巧妙比喻,生动刻画出秋雨连绵带来的无尽困扰与压抑。其中 “似乘船” 不仅意味着足不出户的无奈,更暗喻周遭环境危机四伏。联系 “万里” 二字,又透着远离故国的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的罪名,贬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黔州安置,开始他生平最艰难困苦的一段生活。在黔州贬所时候作此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68-269 .
简析
这首词主要通过对重阳节的描述,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显示出其身处逆境而宠辱不惊的旷达胸襟。全词结构一抑三扬,铸词造句新警生动,用典自然贴切,其豪迈之气动人心魄,于颠沛流离之中发出动人心魄的豪迈慷慨之言。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2550篇诗文 ► 559条名句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苏轼〔宋代〕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王安石〔宋代〕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观雨
陈与义〔宋代〕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乾处,正要群龙洗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