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北邙山怀古
张养浩〔元代〕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
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悲凉的风阵阵吹过,荒烟弥漫着幽恨,石碑上的铭文残缺难以辨认。谁知道长眠于此的是汉朝的君主,还是晋朝的大臣呢?
当年那些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早已消磨殆尽,都化作了北邙山下的尘土。就算是君主,也呼唤不应;就算是臣子,也呼唤不应啊!
注释
北邙山:中国名山中,北邙山怎么看都无出奇之处,然而,它又绝对名播于世。梳理中国文化的脉络,北邙山是不能跳过的一站,在这片高不过300米的小丘陵上,竟有6个朝代、24位帝王长眠于此,东汉光武帝刘秀、陈朝后主陈叔宝、南唐后主李煜、蜀主刘禅、西晋司马氏,甚至朝鲜半岛的百济国王纷纷将这里作为灵魂最后的栖
创作背景
诗人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回顾了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兴衰交替。
参考资料:完善
1、
钱海水等·《唐诗宋词鉴赏辞典》:上海文学出版社,2010
简析
这首词上片起首便渲染出凄怆悲凉的气氛,先是以苍凉的笔触勾勒出一片荒芜的古老墓地,悲风阵阵,荒烟缭绕,接下来抛出引人深思的问题,展现了历史的深远与混沌;下片进一步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结句则加深了全曲悲凉、无奈而又沉重的历史氛围。这首词情怀悲怆,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对历史沧桑的深沉感喟。
赏析
开篇便营造出凄怆悲凉的氛围。那些安葬在北邙山上的历代君臣,生前尽享荣华富贵与风云际会的盛景,然而死后也不过是北邙山下的一捧黄土。人终有一死,一旦离世便万事皆空,那么生前的尊卑贵贱、死后的荣辱得失,又有什么意义呢?结句 “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语气冷峻悲凉,尽显作者对人生的深刻领悟。张养浩的怀古组曲,立足于对人生的透彻洞察与对历史的彻底醒悟,视角高远、视野开阔,气势苍劲雄浑,感慨深沉悲壮,风格质朴古雅,展现出一位政治家的胸襟与气度。
前两句所描绘的情景,与史书记载中他 “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的事迹完全相符。为百姓如此鞠躬尽瘁,他赢得了 “满城都
张养浩
张养浩(1269年-1329年,一说1270年),字希孟,号齐东野人,别号顺庵,晚号云庄老人。济南人。中国元代文学家、诗人、曲家、政治家。张养浩始终廉洁奉公、为民谏言,并形成了一系列为政观点。主要著述有《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合称《三事忠告》)三部政论集,其中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政德观。散曲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150篇诗文 ► 96条名句
雁儿落过得胜令·忆别
乔吉〔元代〕
殷勤红叶诗,冷淡黄花市。清江天水笺,白雁云烟字。游子去何之?无处寄新词。酒醒灯昏夜,窗寒梦觉时。寻思,谈笑十年事;嗟咨,风流两鬓丝。
蝶恋花·侬是江南游冶子
赵孟頫〔元代〕
侬是江南游冶子,乌帽青鞋,行乐东风里。落尽杨花春满地,萋萋芳草愁千里。
扶上兰舟人欲醉,日暮青山,相映双蛾翠。万顷湖光歌扇底,一声吹下相思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