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意二首·其二
杜甫〔唐代〕
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
野船明细火,宿雁聚圆沙。
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
邻人有美酒,稚子夜能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屋檐的影子微微垂落再地,缓缓流动的河水无声而深沉。
野外的小船亮着微弱的灯火,栖息的大雁聚集在圆形的沙滩上。
轻云遮蔽了初升的新月,幽幽花香从小树上飘散开来。
邻居家有美酒,孩子夜里就能去赊账买来。
注释
脉脉:水流无声而深沉的样态。
稚子:幼子或孩童。
赊:赊欠,买货延期交款。
简析
这首诗中,诗人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乡村暮色的静谧与温情:檐影轻落、津流斜淌的闲适,野船明火、宿雁聚沙的生机,云掩新月、花香暗传的朦胧,邻酒可赊、稚子夜行的率真,共同绘就一幅恬淡自适的晚景图。全诗语言凝练,意象鲜活,于平凡景物中见生活意趣,暗含诗人晚年寓居成都时暂得安定的闲适心境,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之外的清逸一格。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38篇诗文 ► 2734条名句
元相公挽歌词三首
白居易〔唐代〕
铭旌官重威仪盛,骑吹声繁卤簿长。
后魏帝孙唐宰相,六年七月葬咸阳。
墓门已闭笳箫去,唯有夫人哭不休。
苍苍露草咸阳垄,此是千秋第一秋。
送葬万人皆惨澹,反虞驷马亦悲鸣。
琴书剑珮谁收拾,三岁遗孤新学行。
忆昔
韦庄〔唐代〕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垂老别
杜甫〔唐代〕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衰老 一作:衰盛)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