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楼角的一抹晚霞刚散去,淡黄色的柳枝间,乌鸦悄然栖落。月色皎洁,美人正趁此采摘梅花。
她笑着捻取梅花,缓步回到闺房,随即放下帘幕,护住窗纱。夜风阵阵吹过,寒意渐渐浓了些。
注释
暗栖鸦:乌鸦暗栖于嫩黄的杨柳之中。
玉人:像美玉一样漂亮标致的人,既可指男子,又可喻女性。
和月:趁着皎洁的月色。
捻:摘取。
粉香:代指梅花。
夜来:昨天。
这首词以细腻笔触勾勒一位清雅高洁、容色如玉的女子从傍晚到夜间的活动,字里行间满含词人的倾慕与爱恋之情,更在景致与人物的交融中,藏着深层的情志寄托。
上片聚焦户外场景,先以时间推移为线,专注勾勒景致,为人物出场铺垫氛围。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佳人所居红楼的一角——“楼角初销一缕霞”,时节正值夕阳西下的刹那:起初残阳斜照,楼角被染成熔金般的艳丽色泽;转瞬之间,霞光散去,楼角渐趋朦胧,暮色悄然笼罩。紧接着,视线转向红楼旁的景致:“淡黄杨柳暗栖鸦”,柳枝泛着嫩黄,显是初春抽叶不久;枝叶间,归林的乌鸦悄然栖落,一个“暗”字既衬出周遭的静谧,又暗示夜色渐深,杨柳与栖鸦已然相融在暮色里
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秋,贺铸在和州(今安徽和县一带)任管界巡检(负责地方上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捕捉盗贼等的武官),时感怀思慕爱人,而作此词。
参考资料:完善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之僧智仙也 一作:山之僧曰智仙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