繄我搆此楼,我意殊有托。得翁峰我楼,与我意殊若。
我楼倚高峰,我楼环大泽。上杰拂丹霄,下杰淩广漠。
辟暑接凉台,飞云连杰阁。秀木种千章,繁荫深相错。
峰花莳百种,娇艳竞芳萼。累原以为山,森森翠如削。
引泉以为池,濯濯清杰酌。菽麦满四原,阡陌附城郭。
春杰眺平畴,秋杰省收穫。于此得一峰,取义总非薄。
翁也不谓然,冥心为深索。谓余有心人,尘氛早卸却。
自能脱轩冕,非徒擅丘壑。玄涤为我题,岂以示微谑。
千古有秘藏,任人自领略。奈何当我辈,此道致沦落。
卑者耽世缘,高者恣清乐。讵知性命间,一毫无所著。
元不贵豪华,亦不崇寂寞。东山妓堪呕,北海宾亦恶。
陶令无弦琴,亦似涉穿凿。谆谆五男儿,先生已受缚。
绎翁玄涤指,竖儒漫相愕。太玄本无玄,当从实地作。
欲扣众妙门,一切非糟粕。扬子谬致疑,毋乃见未扩。
如此玄自存,宁复待疏瀹。涤于何处施,愚人难索摸。
伎俩日纷纭,神理常浑噩。譬借匠原斤,为削鼻端垩。
譬就良医鎞,为割眼中膜。涤尽乃见玄,玄亦于何橐。
所以真如性,无病亦无药。惟余具微慧,雅志在寥廓。
尽日此楼上,万念归陨箨。醒坐倦即眠,羹藜而食藿。
间亦窥典坟,不效张华博。有仆不裹头,有婢长赤脚。
庭并无悬鱼,门安知罗雀。如此而已矣,翁其发一噱。
孙传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又字白谷,代州镇武卫(今山西代县)人,明朝名将。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崇祯十五年(1642年)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次年升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带兵镇压李自成、张献忠民变。由于时疫流行,粮草不足,兵员弹药缺少,朝廷催战,无奈草率出战,后兵败,在陕西潼关战死,马革裹尸,年约51岁。《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廷追谥“忠靖”。► 330篇诗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始吾庐陵人,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兼治儒术,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隐溪乘小肩舆,余与立恭徒步。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傍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手一卷,坐庭中,盖齐丘《化书》。延余两人坐。一媪捧茗盌饮客。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马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道士岳州人刘氏,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为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簘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起,缘涧观鱼。大者三四寸,小者如指。余糁饼饵投之,翕然聚,已而往来相忘也。立恭戏以小石掷之,辄尽散不复。因共嘅叹海鸥之事,各赋七言绝诗一首。道士出茶一饼,众析而嚼之。余半饼,遣童子遗予两人。
已而岁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李以率从二骑送立恭及余。时恐晚不能入城,度涧折北而西,取捷径,望草埠门以归。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呜呼!人生聚散靡常,异时或望千里之外,一展读此文,存没离合之感其能已于中耶?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