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宿汉儿村
纳兰性德〔清代〕
无情野火,趁西风烧遍、天涯芳草。榆塞重来冰雪里,冷入鬓丝吹老。牧马长嘶,征笳乱动,并入愁怀抱。定知今夕,庾郎瘦损多少。
便是脑满肠肥,尚难消受,此荒烟落照。何况文园憔悴后,非复酒垆风调。回乐峰寒,受降城远,梦向家山绕。茫茫百感,凭高唯有清啸。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无情的野火,趁着阵阵西风,烧光了天涯芳草。冰天雪地里再次来到边塞,鬓发染霜,我已被寒风吹老。牧马长嘶,胡笳乱鸣,一并闯进我忧愁的怀抱。定然知道今天晚上,我这个庾信般多愁善感的诗人,会瘦掉多少。
即便是脑满肠肥的过去,尚且难以消受,这里的荒烟落照。更何况司马相如早已憔悴,不再有当垆卖酒的风流格调。回乐峰彻骨寒冷,受降城如此僻远,思念家乡的梦儿夜夜萦绕。登高凭栏,四野茫茫,不由百感交织,只能向着远方,发出一声清啸。
注释
百字令:词牌名,即念奴娇。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十句四仄韵。
汉儿村:在今辽宁省朝阳县境内。
榆塞:榆
创作背景
张草纫《纳兰词笺注》:“按词中描写的是秋冬景色,且曰‘榆塞重来’,可知是指作者于康熙二十一年八,习至十二月随副都统郎谈赴梭龙时第二次至山海关,故应系于该年八、九月份。”赵秀亭、冯统一《饮水词笺校》:“词云‘重来’,即一年中两度汉儿村。清圣祖惟康熙二十年两度赴遵化沿边,一为三月至五月,一为十一月至十二月。词写冬日至汉儿村事。”
参考资料:完善
1、
闵译平编·纳兰词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崇文书局,2015.07
赏析
上片写塞上萧瑟荒凉之景,再借用多愁多病的庾郎典映自己,表现词人心中绵绵的伤感情怀。
下片进一步渲染愁怨之深,以“便是” “何况”步步写来,层层烘托,一咏三叹,婉转曲折,并以“文园憔悴”的典故突显了此刻的乡愁,感情所至,情韵深挚,自有扣人心弦的力量。
全词除了抒写远在边关的征夫怀人思乡的愁情外,还把“脑满肠肥"、“五陵公子”和“文园”、 “庾郎”(也是作者自况)对比,为才人薄命痴儿多福而不平。
参考资料:完善
1、
董平.纳兰性德词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86年09月第1版:第205页
2、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124页
简析
词的上片写塞上荒凉萧索,凄冷苦寒之景,再借庾郎之典映己,表达了凄然伤感的情怀;下片以“便是”“何况”的迭进句法,并用文园憔悴等典实,突出此刻的乡愁客思,愁怀难遣。结尾处以“惟有清啸”宕起远神,情韵更为深挚感人。全词情韵深挚、扣人心弦,将词人内心的凄然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356篇诗文 ► 1284条名句
卖花声·立春
黄景仁〔清代〕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楼窗今夜且休关。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到时风雪满千山。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柳梢青·何事沉吟
彭骏孙〔清代〕
何事沉吟?小窗斜日,立遍春阴。翠袖天寒,青衫人老,一样伤心。
十年旧事重寻,回首处,山高水深。两点眉峰,半分腰带,憔悴而今。
浪淘沙·望海
纳兰性德〔清代〕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任将蠡测笑江湖。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钓得六鳖无。竿拂珊瑚。桑田清浅问麻姑。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