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城下路
贺铸〔宋代〕
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
六国扰,三秦扫,初谓商山遗四老。驰单车,致缄书,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裾。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生忘形,死忘名。谁论二豪初不数刘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城下的道路上,刮着凄冷的风,沾着冰冷的露;如今的人竟在古人的坟墓上耕作犁田。岸边的沙地旁,长满了蒹葭;昔日里浩浩荡荡的流水之处,如今已住满了人家。长安道上,黄沙漫天,烈日灼人;疲惫的旅客没有水喝,随行的马儿没有草料可食。函谷关时而开启,时而关闭,从古到今,为何就见不到一个能真正清闲的人呢?
秦末时群雄纷争国家大扰,刘邦横扫天下建立汉朝;起初人们都以为,商山四老会一直隐居不仕。可朝廷派使者驾着单车,送去书信相请,四老便毁掉隐士象征的芰荷衣,追随权贵,拖着长长的衣襟出山为官。只有高人名士才能真正领会酒的情趣,能沉入醉乡,找到安稳自在的归宿。活着时不拘泥于形骸,死后也
赏析
此词是作者历经人生磨难后,对历史、社会展开的深思,以及对人生道路作出的抉择。在作者眼中,历史与社会本就虚幻无常:古人的坟墓如今成了今人耕种的田地,昔日奔腾的江河如今化作村落、住满了人家;社会时而动荡、时而太平,太平过后又会陷入动荡。而整个人生,也满是劳碌奔波,令人疲惫不堪,恰似长安道上缺水少草、困顿不堪的行客。在这变幻不定的社会历史中,作者面前似乎只剩两条路:要么遁入深山做隐士,要么沉醉酒乡当酒徒 ,只因仕途早已断绝。追思往昔,历史上所谓的高人隐士多是虚伪之辈。君不见秦末汉初的商山四皓,曾以隐居深山、不仕新朝闻名天下,可没过多久便撕下伪装,投身侯门为官。如此看来,唯一的人生选择,似乎
创作背景
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和贪欲,总是不断地争城夺地,至少也是争名夺利。这种争夺的结果,不但使广大人民遭殃,也使统治阶级中某些道德和才能出众的成员受到压抑和排斥。贺铸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生活在北宋晚期的社会,史称他“喜剧谈天下事,但经历的都是些难展抱负的文武小职”(宛敏灏《北宋两位承先启后的词人——张先和贺铸》),这些个人特点反映在词体创作中,就有《将进酒》一类作品。此词调寄《小梅花》,“将进酒”实即词题,它原系乐府诗题,多写志士失路的悲愤(概括内容或节取词语制题放在调名前,乃贺词惯例)。
参考资料:完善
1、
凌枫 注析·宋词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2、
沈祖棻·宋词赏析:北京出版社,2013
3、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简析
此词借咏史而抒怀,上片用前人诗句而略加变化,显示词人对自然、人生和历史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下片以热衷名利的假隐士与忘形忘名的“高流”作对比,以愤慨、嘲弄的词来描写历史上那些追名逐利、蝇营狗苟、热衷权势、贪得无厌之徒,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襟怀。全词笔调幽默,节奏高亢,风格豪放而疏朗旷达,嘲讽幽默而富于哲理。
贺铸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950篇诗文 ► 321条名句
墨池记
曾巩〔宋代〕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李清照〔宋代〕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惟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
当年曾胜赏,生香薰袖,活火分茶。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