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宋代〕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水 一作:一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茅舍庭院由于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自栽种的。
庭院外一条小河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两座山峰仿佛要推开门,给主人送上满山的青翠。
注释
书:书写,题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苏南京)紫金山时的邻居。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净:一说“静”。
无苔:没有青苔。
成畦(qí ):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排闼(tà):推开门。
闼:小门。
送青来:
赏析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前两句是庭院之景,干净无苔是由于主人的“长扫”,“花木成畦”是由于主人的“自栽”,写景又写人。
后两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景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
创作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半山园约落成于元丰二年至五年(公元1079年—公元1082年)之间,这首诗应当是元丰前期的作品。本首诗是其中一首。
参考资料:完善
1、
刘乃昌.王安石诗文编年选释: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175
2、
顾农.千家诗注评:凤凰出版社,2006:135
3、
田军.中国古代田园山水边塞诗赏析集成: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880-883
简析
《书湖阴先生壁》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描写湖阴先生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其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表现出其人的高洁。全诗既赞美了湖阴先生的朴实勤劳,又显露出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能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乐趣。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918篇诗文 ► 759条名句
示儿
陆游〔宋代〕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宋代〕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明妃曲二首
王安石〔宋代〕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