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感怀
刘禹锡〔唐代〕
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
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惊蛰到了,春天悄悄来了,可远在湘南的人还没回来。
只觉白日一天比一天长,心里却总想着,去年的自己实在有太多不对。
春日里的野火早已燃尽,只剩一堆虚浮的灰烬;孩子们穿着鲜艳的衣裳,在一旁嬉闹炫耀。
身在他乡,没有旧日相识的人,就连上门的车马也稀稀落落,格外冷清。
注释
振蛰:冬天潜伏的昆虫开始活动。
潜:悄悄地。
湘南人未归:以屈原之遭遇喻自己被贬难归。屈原于楚顷襄王时造谗被流放在湘、沅流域,后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
一日长:指从旧年除夕到新年元旦,过了这一天,年龄便增加一岁。
去
赏析
刘禹锡在永贞元年(805)被贬为郎州司马,到元和十年(815)离开。此诗即作于郎州任上。
春天悄悄地来了,小小的昆虫也抖擞精神活跃起来。反顾自己,却似屈原当年之被馋放逐,有家难归。随着年岁的增长,更察觉往昔自己的天真幼稚。异乡度岁,旧友星散,梦庭冷落,这已经够凄冷了。作者又以儿童过节时候无忧无虑的欢乐、嬉戏作衬托,更深一步显示自己的抑郁和寂寞。透过诗歌表面郁气的平缓、冷静,我们更能感受到诗人灵魂的颤动、不平。
见于姜云选注的《古人吟佳节:节令诗三百首》中的第6页-第7页。
参考资料:完善
1、
姜云 .古人吟佳节:节令诗三百首 .北京 :语文出版社 ,1989 :6-7 .
简析
《元日感怀》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说春雷震动,万物复苏,后说远方未归的亲人或友人;颔联表明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成长,接着表达对过往岁月的反思与感慨;后两联则两相对比,以儿童过节时候无忧无虑的欢乐、嬉戏作衬托,更深一步显示诗人自己的抑郁、寂寞和垂垂老矣。这首诗含蓄蕴藉,透过诗歌表面郁气的平缓、冷静,更能感受到诗人灵魂的颤动、不平。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802篇诗文 ► 591条名句
酬张少府
王维〔唐代〕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唯 一作:惟)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唐代〕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