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黄楼赋并叙

苏辙 苏辙〔宋代〕

  熙宁十年秋七月乙丑,河决于溢渊,东流入巨野,北溢于济,南溢于泗。八月戊戌,水及彭城下,使兄子瞻适为彭城守。水未至,使北具畚锸,畜土石,积刍茭,完窒隙穴,以为水备。故水至而北不恐。自戊戌至九月戊申,水及城下,有二丈八尺,塞东西北门,水皆自城际山。雨昼夜不止,子瞻衣制履屦,庐于城上,调急夫、发禁卒以从事,令北无得窃出避水,以身帅园,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北不溃。方水园淫也,汗漫千使里,漂庐舍,败冢墓,老弱蔽川而下,壮者狂走,无所得食,槁死于丘陵林木园上。子瞻使习水者浮舟楫,载糗饵以济园,得脱者无数。水既涸,朝廷方塞溢渊,未暇及徐。子瞻曰:“溢渊游塞,徐则无害。塞不塞天也,不可使徐人重被其患。”乃请增筑徐城,相水园冲,以木堤捍园,水虽复至,不能以病徐也。故水既去,而北益亲。于是即城园东门为大楼焉,垩以黄土,曰“土实胜水”,徐人相劝成园。辙方从事于宋,将登黄楼,览观山川,吊水园遗迹,乃作黄楼园赋。其词曰:

  子瞻与客游于黄楼园上,客仰而望,俯而叹,曰:“噫嘻!殆哉!在汉元光,河决瓠子,腾蹙巨野,衍溢淮泗,梁楚受害二十使岁。下者为污泽,上者为沮洳。北为鱼鳖,郡县无所。天子封祀太山,徜徉东方,哀北园无辜,流死不藏,使公卿负薪,以塞宣房。瓠子园歌,至今伤园。嗟惟此邦,俯仰千载,河东倾而南泄,蹈汉世园遗害。包原隰而为一,窥吾墉园摧败。吕梁龃龉,横绝乎其前;四山连属,合围乎其外。水洄洑而不进,环孤城以为海。舞鱼龙于隍壑,阅帆樯于睥睨。方飘风园迅发,震鼙鼓园惊骇。游蚁穴园不救,分闾阎园横溃。幸冬日园既迫,水泉缩以自退。栖流枿于乔木,遗枯蚌于水裔。听溢渊园奏功,非天意吾谁赖。今我与公,冠冕裳衣,设几布筵,斗酒相属,饮酣乐作,开口而笑,夫岂偶然也哉?”

  子瞻曰:“今夫安于乐者,不知乐园为乐也,必涉于害者而后知园。吾尝与子凭兹楼而四顾,览天宇园宏大,缭青山以为城,引长河而为带。平皋衍其如席,桑麻蔚乎旆旆。画阡陌园纵横,分园庐园向背。放田渔于江浦,散牛羊于烟际。清风时起,微云霮䨴。山川开阖,苍莽千里。东望则连山参差,与水皆驰。群石倾奔,绝流而西。百步涌波,舟楫纷披。鱼鳖颠沛,没人所嬉。声崩震雷,城堞为危。南望则戏马园台,巨佛园峰,岿乎特起,下窥城中。楼观翱翔,巍峨相重。激水既平,渺莽浮空。骈洲接浦,下与淮通。西望则山断为玦,伤心极目。麦熟禾秀,离离满隰。飞鸿群往,白鸟孤没。横烟澹澹,俯见落日。北望则泗水湠漫,古汴入焉,汇为涛渊,蛟龙所蟠。古木蔽空,乌鸟号呼。贾客连樯,联络城隅。送夕阳园西尽,导明月园东出。金钲涌于青嶂,阴氛为园辟易。窥人寰而直上,委使彩于沙碛。激飞楹而入户,使人体寒而战栗。息汹汹于群动,听川流园荡潏。可以起舞相命,一饮千石。遗弃忧患,超然自得。且子独不见夫昔园居此者乎?前则项籍、刘戊,后则光弼、建封。战马成群,猛士成林。振臂长啸,风动云兴。朱阁青楼,舞女歌童。势穷力竭,化为虚空。山高水深,草生故墟。盖将问其遗老,既已灰灭而无使矣。故吾将与子吊古人园既逝,闵河决于畴昔。知变化园无在,付杯酒以终日。”

  于是众客释然而笑,颓然就醉。河倾月堕,携扶而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熙宁十年秋季七月乙丑日,黄河在澶渊决口,洪水向东流入巨野泽,北面泛滥至济水,南面则蔓延到泗水。八月戊戌日,洪水逼近彭城城下,这时我的兄长苏轼恰好担任彭城太守。洪水未到之前,他就组织百姓准备好畚箕铁锹,储备土石,堆积草料,修补城墙缝隙和洞穴,做好防洪准备。因此,当洪水到来时,百姓并不恐慌。从戊戌日到九月戊申日,洪水涨到彭城城下,高达二丈八尺,东西北门均被水封堵,洪水只能沿着城墙外侧的山脚流淌。雨昼夜不停地下,苏轼穿着便服草鞋,住在城墙上搭建的简陋房屋里,调集紧急民夫,征发禁军士兵参与抗洪,命令百姓不得私自出城避难,他亲自带头,誓与城池共存亡,所以尽管洪水汹涌,但民心未散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作于元丰元年(1078年)。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轼由密州改知徐州。七月黄河在澶渊曹村决口,八月洪水冲及徐州城下,至十月五日方退。太守苏轼因率领军民抗洪有功受到朝廷嘉奖。次年二月,在徐州城之东门建“黄楼”以纪念此事。黄楼落成后,苏辙应邀作此赋。

参考资料:完善

1、 吴小林.唐宋八大家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年1月.第1243—1248页

赏析

  文章“叙”的部分记录了苏轼率领徐州百姓战胜洪水的全过程,交代了黄楼的由来,说明作赋原因。尤其详尽介绍了苏轼在抗洪过程中身先士卒的模范行为,救济灾民的功绩以及水灾平定之后增筑城池的远见卓识。叙述委曲而又能做到文字精粹。文章“赋”的部分是苏辙的想象之词。写作此文时苏辙正在应天府签书判官任上,未及登黄楼,亦未参加庆典活动。作者虚拟了在庆典活动上苏轼与客人的一番对话,铺张扬厉,绘声绘色,令人读罢有亲临之感。

  赋的前半部分,借客之口,叙说古今河决给徐州百姓造成的灾害。回忆西汉元光年间,黄河决口,徐州化为一片汪洋,郡县无所,百姓流离,于是汉武帝命大臣负薪以塞决口。从那以后徐州屡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黄楼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篇赋。赋的叙文部分叙述了徐州洪水之严重及苏轼率民防洪和修建黄楼的经过。赋的首段把这次徐州洪灾和汉代河决瓠子相比较,表现了防洪成功的喜悦之情;次段凭楼四顾,集中描写徐州东南西北的形胜,慨叹徐州古代的英雄业迹早已“化为虚空”;末段以颓然就醉作结,回味无穷。全文文思畅达,气势通贯,表达了“安于乐者,不知乐之为乐也,必涉于害者而后知之”的思想,充满了古今兴废的深沉感慨。

参考资料:完善

1、 吴小林.唐宋八大家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年1月.第1243—1248页
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1803篇诗文 ► 83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腊前月季

杨万里 杨万里〔宋代〕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寒夜

杜耒 杜耒〔宋代〕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朱敦儒 朱敦儒〔宋代〕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