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

王维 王维〔唐代〕

隔河见桑柘,蔼蔼黎阳川。
望望行渐远,孤峰没云烟。
故人不可见,河水复悠然。
赖有政声远,时闻行路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隔河望见桑树和柘树,黎阳川上一片葱茏。
越走越远频频回望,孤峰隐没在云烟之中。
老朋友已无法相见,河水依旧自在奔流。
幸好你的政绩名声远扬,时常能在路上听到人们传颂。

注释
滑州:今河南滑县。
黎阳:河南浚县古称。
孤峰:指大伾山,位于今浚县城东。
河:指黄河。

创作背景

  黎阳古城襟山带河,西依卫水。浮丘山古柏成荫,大伾山孤峰突起,苍翠葱郁,黄河水东北奔流。公元726年(唐开元十四年)夏,王维别离济州前往长安,途径黎阳,被美如画廊的黎阳山水所吸引,从而产生了弃官归隐,摆脱世俗的念头。在黎阳游侠一样转了几天,最后选定淇水之滨定居,开始了悠闲、舒心、自然的田园生活。王维得以从官场脱身,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从而获得了一种平和宁静的心境。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秋,王维要离开黎阳赶赴长安,丁三在家中晚宴给王维践行,王维晚宴赠诗《丁寓田家有赠》。次日,与丁三黎阳渡口话别,王维乘船渡河到达滑州,于是就有了《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这首诗篇。

赏析

  从题意可知,王维到滑州想起了丁三。前一天他在丁三家的晚宴上所作诗《丁寓田家有赠》最后四句说:“道存终不忘,迹异难相遇。此时惜离别,再来芳菲度。”表达了两人的深情厚谊,也表明了王维对黎阳城的眷恋之情。在黎阳渐行渐远后,这种情感越来越浓,因此他在《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中说:隔着黄河遥望对面的黎阳,树木成林,绿意繁茂。渐渐地走得远了,黎阳那座孤峰突起的大伾山消失在身后的烟云雾岚之中。与对岸黎阳的丁三老友相见不知何日,只有那奔腾的黄河之水依然如故。黎阳那段半官半隐的田园生活,所给予的评论之声也已渐远,也许在以后的人生征途中偶尔会传来一些消息。此诗的字里行间隐藏着王维挥泪依依惜别的身影,难忘两
展开阅读全文 ∨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415篇诗文 ► 886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金陵晚望

高蟾 高蟾〔唐代〕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九日龙山饮

李白 李白〔唐代〕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雨晴

王驾 王驾〔唐代〕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版本一)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版本二)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