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江月·别梦已随流水

苏轼 苏轼〔宋代〕

姑熟再见胜之,次前韵。

别梦已旧流水,泪巾犹浥香泉。相如依旧是臞仙。人在瑶台阆苑。
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蛾眉新作十分妍。走马归来便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姑熟再次见到胜之,依照前一首词的韵脚创作(这首词)。

离别后的梦境早已随流水逝去,当年拭泪的丝巾上仿佛还沾着你温润的泪痕。他仍如司马相如般清雅消瘦如仙,住在神仙住的仙宫,令人向往。
身姿如薄雾萦风般轻盈缥缈,歌声圆润美妙如明珠滴入水中。新画的蛾眉极其美丽。骑马回来时还半遮着脸面。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姑熟:又称姑孰,今安徽当涂县。
胜之:徐守君猷的侍女。
次前韵:前韵指《西江月·龙焙今年绝品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七月。元丰六年徐守君猷离黄去湘后,侍女胜之也离他去了姑熟,改嫁于张乐全之子张恕。元丰七年七月,东坡改任汝州,过南州,去姑熟,再见胜之。胜之失态无情,东坡感慨之下作下此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7.01:877-880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追忆当年徐守君猷与侍女胜之在黄州的过往情事。“别梦已随流水”,离别仓促,恰似一江奔涌的流水。“随” 字中暗藏着岁月的空耗与心神的落寞。时光无情,人生恍若梦境,虽有哀愁却不失节制。“泪巾犹浥香泉”,描摹着当年胜之的娇柔情态。如今青春、容颜与风姿近乎全然凋落的胜之,依旧深陷在痛苦、哀怨与无奈的处境中。谁能想到她当年在太守面前娇憨依人,泪水如泉涌般浸湿香帕。正如元代妓女真氏《解三酲》中所写 “对人前乔做作娇模样,背地里泪千行”,尽显美中含娇之态。这些场景,至今在东坡心中仍历历在目。“相如依旧是臞仙。人在瑶台阆苑”,又勾勒出徐守君猷美好的晚景:他如同风流洒脱的司马相如,文采斐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这首词上片回忆故友徐守君猷与胜之的感情;下片写胜之的无情。全词运用三维观照、时空交错的技法,悼念了徐守君猷,哀而不伤;直面无情的胜之,婉而不怨,透过这“别梦已随流水”的风流韵事,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情的感慨,流露出苍茫的失落感。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2篇诗文 ► 482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口行舟二首

朱熹 朱熹〔宋代〕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
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鴃两山相对鸣。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黄公绍 黄公绍〔宋代〕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

侯蒙 侯蒙〔宋代〕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馀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