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明代〕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重阳节这一天突然发现已经到了晚秋时节,不免心惊,你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瞩望。
离别思念的情怀唯有靠浊酒排遣,忧愁中满目都是丛生的菊花。
我且把自己这一腔报国的忠肝义胆留存给苍天大地,让故国的江山见证我斑白的鬓角吧。
多多承蒙你千里之外的关怀询问,我流落在外如同被放逐一样,已经无家可归。
注释
酬:以诗文相赠答。
王处士:王炜暨(jì)。
处士:旧时指有才德而不出来做官的人。
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秋老:指暮秋时节。
相望:互相怀念。
一涯:一个角落
赏析
这是一首赠诗。此诗写出了他们虽天涯沦落,却肝胆相照的友情,写得沉着深挚。这是一首酬答诗,但与一般应酬之作不同。它在抒写离情别愫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而这两种情感却是如此有机地熔铸在一起,整首诗苍凉沉郁,情切意深,表达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颇能打动读者的心弦。诗中"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此诗风格:沉郁悲怆,深沉凝重。
顾炎武的这首《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在晚秋的背景下,抒写着身事、家事、国事的情怀——惊觉秋老,满眼黄花,萧索的色调充溢字里行间;故
创作背景
明清易代之际,清军入主中原,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顺治二年(1645)五月,福王弘光朝覆灭,江南纷纷起义抗清。吴志葵军攻苏州,顾炎武与友人归庄、吴其沆等参加义军,于昆山起义自守。清兵破城,死难者四万,顾炎武幸免于难,而生母何氏被砍伤右臂,两胞弟惨遭杀害,此后,顾炎武一度追随吴昜抗清。隆武政权覆灭后,顾炎武曾秘密写信给郑成功,试图联系海上抗清武装,但未获成功。后尝试从海道投南明鲁王未果,遂暂时隐居太湖。家仆陆恩勾结豪绅叶方恒,欲告发顾炎武“通海”,被顾炎武招亲友所杀,顾炎武也因此入狱。顺治十三年(1656),顾炎武在友人相助下出狱,到南京钟山下定居,其间又遭到了仇家的迫害。此时顾炎武在江南抗清时
简析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写读到友人赠诗时的心情,天涯相望,产生愁怀;颔联就重阳习俗进一步表示自己无心赏花,借酒消愁的忧思;颈联引申和发挥,虽志存肝胆,但大势已去,恢复无望,愈感悲痛;尾联表达对友人的感情,哀叹自己“逐客已无家”的处境。全诗语言洗炼,风格高古,沉郁苍凉,其名为赠答,实为悲愤,在抒写与友人的离情别绪中,融入国家兴亡之感。
顾炎武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411篇诗文 ► 94条名句
满庭芳·失鸡
王磐〔明代〕
平生淡薄,鸡儿不见,童子休焦。家家都有闲锅灶,任意烹炮。煮汤的贴他三枚火烧,穿炒的助他一把胡椒,倒省了我开东道。免终朝报晓,直睡到日头高。
西河·金陵怀古次美成韵
彭孙贻〔明代〕
龙虎地,繁华六代犹记。红衣落尽,只洲前,一双鹭起,秦淮日夜向东流,澄江如练无际。
白门外,枯杙倚,楼船朽橛难系。石头城坏,有燕子衔泥故垒。倡家犹唱后庭花,清商子夜流水。
卖花声过春满市。闹红楼,烟月千里。春色岂关人世。任野棠无主,流莺成对,衔入临春故宫里。
吊岳王墓
高启〔明代〕
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
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
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