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水纯全集·论云雾烟霭岚光风雨雪雾

韩拙〔宋代〕

  夫通山川之气,以云为总也。云出于深谷,纳于愚夷,弇日揜空,渺渺无拘,升之晴霁,则显其四时之气;散之阴晦,则逐其四时之象。故春云如白鹤,其体闲逸,和而舒畅也;夏云如奇峰,其势阴郁,浓淡叆叇而无定也:秋云如轻浪飘零,或若兜罗之状,廓静而清明;冬云澄墨惨翳,示其玄溟之色,昏寒而深重。此晴云四时之象。春阴则云气淡荡,夏阴则云气突黑;秋阴则云气轻浮,冬阴则云气惨淡。此阴云四时之气也。

  然云之体,聚散不一,轻而为烟,重而为雾,浮而为霭,聚而为气。其有山岚之气,烟之轻者,云卷而霞舒。云者,乃气之所聚也。凡画者,分气候、别云烟为先。山水中所用者,霞不重以丹青,云不施以彩绘,恐失其岚光野色自然之气也。且云有游云,有出谷云,有寒云,有暮云。云之次为雾,有晓雾,有远雾,有寒雾。雾之次为烟,有晨烟,有暮烟,有轻烟。烟之次为霭,有江霭,有暮霭,有远霭。云、雾、烟、霭之外,言其霞者,东曙曰明霞,西照曰暮霞,乃早晚一时之气晖也,不可多用。凡云、霞、烟、雾、霭之气,为岚光、山色、遥岑、远树之彩也。善绘于此,则得四时之真气,造化之妙理,故不可逆其岚光,当顺其物理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水的气息贯通,以云为统领。云从深谷中产生,容纳于低洼之处,遮蔽日光,掩盖天空,渺茫而无拘无束。当它升腾于晴朗天气时,便显现出四季的气息;当它消散于阴天时,便呈现出四季的景象。因此,春天的云像白鹤,体态闲适安逸,温和而舒畅;夏天的云像奇特的山峰,气势阴沉,浓淡浓重不定;秋天的云像轻柔的波浪飘散,或像棉絮的形状,空阔宁静而清朗明净;冬天的云如墨色澄清却阴惨遮蔽,呈现出深黑的色调,昏暗寒冷而深厚沉重。这些是晴天时四季云的景象。春天的阴云则云气飘荡,夏天的阴云则云气突然变黑,秋天的阴云则云气轻而浮,冬天的阴云则云气阴沉暗淡。这些是阴天时四季云的气息。

  云的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这篇文章主要阐述山水画中云、雾、烟、霭等自然气象的表现规律:云随四季与天气变化呈现不同形态(如春云闲逸、夏云阴郁、秋云轻朗、冬云深重),阴晴各有特征;云雾烟霭聚散有别,霞为早晚晖光,需少用。强调绘画应顺应自然本理,避免过度彩饰,以捕捉山野岚光、四季真气,体现造化妙理。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刘著 刘著〔宋代〕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苏轼 苏轼〔宋代〕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 苏轼〔宋代〕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