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七步诗
郭沫若〔近现代〕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豆萁在锅下燃烧,等豆子熟透了的时候,豆萁已化为了灰烬。
煮熟的豆子变成筵席上的佳肴,化作灰烬的豆萁则成了田中的肥料。
如果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呢?
注释
燃:燃烧。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缘何:因何;为何。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1943年7月7日,当时郭沫若居重庆,中国抗日战争正处相持阶段,“有点历史癖”的郭沫若,写作了长达万言的史论宏文《论曹植》,这首《反七步诗》即附在此文之末。”作者在书前序言中,说明自己研究历史人物,“主要是凭自己的好恶,我的好恶的标准是什么?一句话归宗:人民本位!”在此标准和原则的指引下,作者对于曹植,一面充分肯定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占的地位:另一方面,则指出他的多项不足,诸如骄纵任性,恃才傲物。至于历代被人传颂的曹植的神来之笔《七步诗》,郭沫若则认为“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他愤愤不平地写道:“站在豆的一方面说,固然可以感觉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如果站在萁的一方面说,
简析
《反七步诗》是一首五言古诗,描述了兄弟之间的友爱与牺牲精神。诗中先描写豆萁燃烧煮豆的情景,隐含牺牲自我、成就他人的深层含义;最后以反问的形式,深刻揭示了豆与豆萁之间“同根生”的紧密联系,以及豆萁甘愿自我牺牲以成就豆子的高尚情操。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对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有对兄弟相争、自相残杀的批判与反思。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