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七律二首·送瘟神

毛泽东〔近现代〕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祖国大地上白白有这么多的绿水青山,连神医华佗拿小小的血吸虫也没有根治的办法。
许多村庄荒草丛生,杳无人迹,瘟疫无情蔓延,千门万户家破人亡,(到处都能听到)(那些因血吸虫病而死亡的人们的)灵魂的哀嚎(之声)。
坐在地球上每天行走八万里的路程,沿着天路遥遥地看过浩渺的银河。
牛郎如问起血吸虫病的事,一切悲欢离合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过去。

春风吹拂杨柳新绿,新中国一片春意盎然,六亿人民意气风发,个个都像古代的尧舜一样。
落花随着自己的心意翻波逐浪,青山有意化崎岖险阻为康庄大道。
人民群众挥动银光闪闪的铁锄,挥舞着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1956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强调“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最后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根绝了血吸虫病。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用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个消息。毛泽东读后十分欣慰,第二天早晨便写了这两首诗,并在诗题下用一段优美的文字描述了作诗时的喜悦心情。

参考资料:完善

1、 藏书网.七律二首·送瘟神

赏析

  第一首,通过对广大农村萧条凄凉情景的描写,反映了解放前血吸虫的猖狂肆虏和疫区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绿水青山”,本是适合人们居住的美好环境,却“枉自多”,即再多也无用,再美好也无用,因为在瘟神肆虐下,对于贫病交迫的疫区人民来说,“绿水青山”也显得无足轻重了。这句写出了疫区劳动人民的无限辛酸,也寄托着作者的无限感慨。“华佗无奈小虫何”,是说不仅在漫长的旧时代,在统治者只知对劳动人民进行压榨,而不管劳动人民死活的情况下,一些想救死扶伤的像华佗那样的名医,对血吸虫也束手无策,徒唤奈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七律二首·送瘟神》是一组七言律诗。第一首诗通过对广大农村萧条凄凉情景的描写,反映了旧社会血吸虫病的猖狂肆虐和疫区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第二首诗写新社会广大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治山理水,同时大举填壕平沟,消灭钉螺的动人情景。全诗虽分两首,实为一体,前一首写旧社会,后一首写新社会,起到了鲜明对比的作用,其组织结构又如一首词的上下片,一气呵成,并且诗句意象鲜明,含蕴深厚,耐人寻味。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内蒙东部纪游·达赉湖

老舍 老舍〔近现代〕

丘原青未了,又到绿波前。
湖阔三江水,鱼肥百草泉。
白鸥翔紫塞,碧浪映霞天。
回望满洲里,边疆最北边。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日

苏曼殊〔近现代〕

好花零落雨绵绵,辜负韶光二月天。
知否玉楼春梦醒,有人愁煞柳如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近现代〕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