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家训
《能改斋漫录》〔宋代〕
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包拯在家训中说道:“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的人,都不允许放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家族的墓地中。不遵从我的志愿的,就不是我的子孙。”原文一共有三十七个字。在家训后面签字时包拯又写道:“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告诫后世子孙。”这段话又有十四个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儿子。
注释
包孝肃公:即包拯,他的谥号为孝肃。
训:教导。
仕宦(huàn):做官。
脏滥:贪污财物。滥,贪。
放归:放回。
本家:指老家。
亡殁(mò):死亡。
简析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包拯在家训中对后代子孙的严格要求,特别是对做官子孙的廉洁自律提出了明确的规定。他警告说,如果有子孙犯了贪污财物罪,将不被允许回到老家,死后也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同时,他还强调,不遵从这一家训的子孙将不被视为他的后代。此外,包拯还指示他的儿子包珙将这段家训刻在石块上,并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以作为对后世子孙的永久告诫。整篇文章体现了包拯对廉洁自律的重视和对家族荣誉的维护。
南歌子·香墨弯弯画
秦观〔宋代〕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多丽·咏白菊
李清照〔宋代〕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苏辙〔宋代〕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