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吴中田妇叹

苏轼 苏轼〔宋代〕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
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茅苫一月垅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才在苦恼今年稻谷熟得这样迟,还指望不久就有秋风起。
谁知秋风起来时,还夹着劈头瓢泼的大雨。
风雨不歇地下潮湿,耙头镰刀都长出霉衣。
眼睁睁看着黄金金稻穗泡在泥地里,心里好比刀儿在割阵阵的疼。
眼睛哭干泪哭尽,老天爷还是下雨不肯停。
个把月来搭个茅棚棚田埂上睡,天转晴赶紧收谷用车儿运回。
满身汗肩头压得通通红,买谷人还价就和买糠碎米一个样!
没办法只好卖牛去交税,没烧的只有拆屋来煮吃的。
目光短救眼前急还不知行不行,哪里想得到明年还会不会有饥荒。
官家眼下要的是钱不要米,说是要用钱亲近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于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冬作于湖州。苏轼作此诗时,王安石的一系列新法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施行。这对缓和宋王朝的社会矛盾,调节封建生产关系等方面虽然有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一些弊端,苏轼有感于此,蒿目时艰,写下了《吴中田妇叹》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1-343

赏析

  这首诗在江南秋雨成灾的背景下创作而成,诗中描绘了江浙一带农民的悲惨生活情景和作者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苛税弊政的揭露抨击。全诗分为二大段,前八句为第一大段,写雨灾造成的苦难,后八句为第二大段,写虐政害民更甚于秋涝。这首诗叙事抒情,间用议论,写得真实动人,含蓄而情深。

  诗的开头二句写今年粳稻的成熟期甚晚,幸亏没有多时秋天就来到了。点明了秋收的季节。紧接着诗人运转笔锋,直写雨灾。“霜风”二句写滂沱大雨使快成熟的粳稻无法开镰收割。爬梳的农具因长期大雨潮湿而发了霉,镰刀也生了锈。这里用农具“出菌”、“生衣”来表现灾情之严重,使常景变成了奇句,显示出诗人独特的艺术才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吴中田妇叹》是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分为二大段,前八句为第一大段,写雨灾造成的苦难,后八句为第二大段,写虐政害民更甚于秋涝。这首诗在江南秋雨成灾的背景下创作而成,诗中叙事抒情,间用议论,写得真实动人、含蓄而情深,描绘了江浙一带农民的悲惨生活情景和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苛税弊政的揭露抨击。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8篇诗文 ► 482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朱敦儒 朱敦儒〔宋代〕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伤仲永

王安石 王安石〔宋代〕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送王缄

苏轼 苏轼〔宋代〕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