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歌赠柯双华
孙承恩〔明代〕
吾闻汉江之水出自嶓冢山,绵古荆楚相回环。
鲸波浩渺自今古,狂风日夕生涛澜。
天吴峥嵘拥侯赫,神蛟巨鳌相掀掷。
驱云拥雾见精怪,旁激横流无纪极。
古复实届江之干,平畴沃野雨恢漫。
时维暵旱得灌溉,不尔正复为时艰。
楚地从来况多雨,毒霪平地成沮洳。
江涛沃溢失巨防,大浸滔天莽无处。
岁用荐歉民阻饥,矧迫公税多流离。
日复一日岁复岁,坐见凋敝谁能支。
庐拥柯子真伟才,迩年秉节湖湘来。
仰承德意宣化理,重为民隐劳区裁。
具版筑兮较章程,动大众兮躬拊循。
佚道使民乐趋赴,千锤万锸从如云。
堤成直走数千文,长虹蜿蜒卧江上。
即教霖雨溢江波,滔滔循涯只东向。
沮洳已变高原空,眼看四野回春风。
尔疆我亩各秲艺,流离尽复时和丰。
堤上沉沉万杨树,堤边隐约人家住。
樵唱农歌闻近远,牧马刍牛散朝暮。
西湖漫自多坡翁,武皇瓠子空称雄。
汉江有堤自今始,乐乐利利无终穷。
我言柯子真能为,民兴大利除大患。
已听民谣万口碑,还徵士论千年案。
谁当异日传名臣,今我且为歌江汉。
孙承恩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1618篇诗文
陶庵记
归有光〔明代〕
余少好读司马子长书,见其感慨激烈、愤郁不平之气,勃勃不能自抑。以为君子之处世,轻重之衡,常在于我,决不当以一时之所遭,而身与之迁徙上下。设不幸而处其穷,则所以平其心志、怡其性情者,亦必有其道。何至如闾巷小夫,一不快志,悲怨憔悴之意动于眉眦之间哉?盖孔子亟美颜渊,而责子路之愠见,古之难其人久矣。
已而观陶子之集,则其平淡冲和,潇洒脱落,悠然势分之外,非独不困于穷,而直以穷为娱。百世之下,讽咏其词,融融然尘查俗垢与之俱化。信乎古之善处穷者也。推陶子之道,可以进于孔氏之门。而世之论者,徒以元熙易代之间,谓为大节,而不究其安命乐天之实。夫穷苦迫于外,饥寒憯于肤,而性情不挠,则于晋、宋间,真如蚍蜉聚散耳。昔虞伯生慕陶,而并诸邵子之间。予不敢望于邵而独喜陶也,予又今之穷者,扁其室曰陶庵云。
留青日札·琵琶记
田艺蘅〔明代〕
高明者,温州瑞安人。以春秋中,大元至正乙酉第,授处州录事,后改调浙东阃幕都事,转江西行台掾,又转福建行省都事。方国珍留置幕下,不从,旅寓明州栎社,以词曲自娱。因感刘后村之诗“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争唱蔡中郎”之句,乃作《琵琶记》。有王四者,以学闻,则诚与之友善,劝之仕。登第后,即弃其妻而赘于太师不花家。则诚悔之,因作此记以讽谏。名之曰《琵琶》者,取其上四“王”字,王四云耳。元人呼牛不花,故谓之牛太师,而伯喈曾附董卓,乃以之托名也。高皇帝微时,尝奇此戏。及登极,召则诚,以疾辞。使者以记上进。上览之曰:“五经四书在民间,譬诸五谷,不可无;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之间,亦不可少也。”于是捕王四置之极刑。或曰:东嘉初以伯喈为不忠不孝,梦伯喈谓之曰:“公能易我为善,行当有以报公。”遂以全忠全孝易之。东嘉后果发解,未知然否。后卒于宁海,时陆德旸以诗哭之曰:“乱离遭世变,出处叹才难。坠地文将丧,忧天寝不安。名题前进士,爵署旧郎官。一代儒林传,堪入史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