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灵隐寺月夜

厉鹗 厉鹗〔清代〕

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
一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
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夜晚寒气袭人佛寺如霜似雪,山泉如曲与寺门相连。
月亮高悬在众多山峰之上,泉水在纷乱的落叶中流淌。
一盏长明灯衬出万物俱息,孤独的击磬声弥漫四方天空更显得空寂。
归途中担心遇见老虎,况且听到岩石下的风声。

注释
香界:指佛寺。
众峰:灵隐寺周有北高峰、南高峰、飞来峰,故云。
一灯:指佛殿中长明灯。
群动息:据陶渊明的《饮酒》诗:“日入群动息”,此谓万物俱息。
磬(qìng):佛寺中敲击以集合僧众的鸣器。
四天:四方天空。
畏逢虎:担心路中遇见老虎。据传灵隐寺一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其时作者馆于杭州汪氏听雨楼。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位于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山东南麓,背靠北高峰且面朝飞来峰,寺中有冷泉亭诸名胜。

参考资料:完善

1、 (中国)胡晓明,江南文化丛书 江南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08,第320页

简析

  《灵隐寺月夜》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写诗人初到灵隐寺的感受,秋叶入山,寒气袭人,山谷和佛寺都沐浴在白光中,冷泉叮咚,别有一番幽意;颔联写山间的景色,月亮高悬,流水清晰,一片沉静;颈联写寺院,勾勒出灵隐寺一带的环境,一盏明灯散发微光,衬托四周的静,孤独的磬声弥漫天空;尾联写归途,诗人畏惧老虎,在山路上闻风色变。全诗写灵隐寺月夜景象、感觉,突出山中佛寺的空幽冷寂,从而抒发诗人孤独惆怅处境难耐的心境。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灵隐寺月夜景色的诗歌。首联写了诗人初到灵隐寺的感受,秋叶入山,寒气袭人,山谷和佛寺都沐浴在白光中,冷泉叮咚,别有一番幽意。颔联写了山间的景色,月亮高悬,流水清晰,一片沉静。颈联写寺院,勾勒出灵隐寺一带的环境,一盏明灯散发微光,衬托四周的静,孤独的磬声弥漫天空。尾联写归途,诗人畏惧老虎,在山路上闻风色变。全诗写灵隐寺月夜景象、感觉,突出了山中佛寺的空幽冷寂,从而抒发了诗人孤独惆怅处境难耐的心境。写法上,以景托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

  首联写初到灵隐的感受。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寒”。秋夜入山,自有寒气袭人,本属正常。但寒意不仅仅来自秋气,更多的来自月光。

展开阅读全文 ∨
厉鹗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213篇诗文 ► 7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子妆·蛾蕊颦深

况周颐 况周颐〔清代〕

蛾蕊颦深,翠茵蹴浅,暗省韶光迟暮。断无情种不能痴,替消魂、乱红多处。飘零信苦。只逐水、沾泥太误。送春归、费粉娥心眼,低徊香土。
娇随步。著意怜花,又怕花欲妒。莫辞身化作微云,傍落英、已歌犹驻。哀筝似诉。最肠断、红楼前度。恋寒枝、昨梦惊残怨宇。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误佳期·闺怨

汪懋麟 汪懋麟〔清代〕

寒气暗侵帘幕,孤负芳春小约。庭梅开遍不归来,直恁心情恶。
独抱影儿眠,背看灯花落。待他重与画眉时,细数郎轻薄。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江红·为问封姨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为问封姨,何事却、排空卷地。又不是、江南春好,妒花天气。叶尽归鸦栖未得,带垂惊燕飘还起。甚天公、不肯惜愁人,添憔悴。
搅一霎,灯前睡。听半晌,心如醉。倩碧纱遮断,画屏深翠。只影凄清残烛下,离魂飘缈秋空里。总随他、泊粉与飘香,真无谓。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