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八首·其一
左思〔魏晋〕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自己二十岁就擅长写文章,博览群书,才能卓异。
写论文以《过秦论》为准则,作赋以《子虚赋》为典范。
边疆苦于敌人的侵犯,告急的文书驰传到京师。
我虽然不是将士,但也读过《司马穰苴兵法》一类的兵书。
放声长啸,啸声在风声中激荡,志气豪迈,哪里把东吴放在眼里。
自己的才能虽然像铅刀那样柔软,但仍然有一割之用。做梦也想施展自己的才能。
消灭江南的东吴,平定西北的羌胡。
要学习鲁仲连那样,为平原君却秦兵,功成身退。
注释
弱冠:古代的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人,但体犹未壮,所以叫“弱冠”。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自己的才能和愿望,可以看做是这组诗的序诗。开头四句,写自己的博学能文。“弱冠弄柔翰”,是说自己二十岁时就舞文弄墨,善于写作文章了。“卓荦观群书”,写自己博览群书,才学出众。这两句实为互体,意思是说:我二十岁时已才学出众了,不仅善于写作,而且博览群书。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正是由于左思博览群书,才能善于写作,才能“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即写论文以《过秦论》为典范,作赋以《子虚赋》为楷模。《过秦论》,西汉贾谊所作,是其政论中的名篇;《子虚赋》,西汉司马相如所作,为赋中名篇。左思著论作赋以他们的作品为榜样,说明他的见识与
创作背景
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咏史八首》写于左思早年时期,而具体写作时间难以断定。仅从诗提供的情况看,大体可以说写在左思入洛阳不久,晋灭吴之前。左思从谋求仕途所遭遇的种种坎坷、艰难,了解到晋的政治腐败,并反映在《咏史八首》诗中。这些诗也不能说是左思居洛阳很久才写成的。诗中有“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其一)句。晋灭东吴,是在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咏史八首》作于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以前。
参考资料:完善
1、
吴小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396-406
2、
王祖舜 张惠兰 刘早兴.《咏史八首》读左思.文史月刊,2014(03):68-73
简析
《咏史八首·其一》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通过细腻的自述、灵活的用典和深沉的思考,展现出诗人年轻时的抱负与理想。从文学才华到军事策略,从豪情壮志到淡泊名利,令诗人的形象跃然纸上,真切可感,让人敬佩不已。全诗声情激荡,气势豪迈,意境深远而旨趣遥深,很能展现诗人的精神风貌。
左思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21篇诗文 ► 1127条名句
答庞参军
陶渊明〔魏晋〕
三复来贶,欲罢不能。自尔邻曲,冬春再交,欵然良对,忽成旧游。俗谚云:“数面成亲旧。”况情过此者乎?人事好乖,便当语离,杨公所叹,岂惟常悲?吾抱疾多年,不复为文;本既不丰,复老病继之。辄依《周礼》往复之义。且为别后相思之资。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
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
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
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
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
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
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
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
饮酒·十九
陶渊明〔魏晋〕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七夕观织女诗
王鉴〔魏晋〕
牵牛悲殊馆,织女悼离家。
一稔期一霄,此期良可嘉。
赫奕玄门开,飞阁郁嵯峨。
隐隐驱千乘,阗阗越星河。
六龙奋瑶辔,文螭负琼车。
火丹秉瑰烛,素女执琼华。
绛旗若吐电,朱盖如振霞。
云韶何嘈嗷,灵鼓鸣相和。
停轩纡高盻,眷予在岌峨。
泽因芳露沾,恩附兰风加。
明发相从游,翩翩鸾鷟罗。
同游不同观,念子忧怨多。
敬因三祝末,以尔属皇娥。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