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自桐庐归钱塘晚泊渔浦
潘阆〔宋代〕
久客见华发,孤棹桐庐归。
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
渔浦风水急,龙山烟火微。
时闻沙上雁,一一皆南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常年客居他乡,头发已渐了,独自一人坐船从桐庐回到钱塘。
天空的新月还很暗淡,那是因为西面落日的余晖还没有完全褪去。
钱塘江上强劲的风使江面波浪很急,远处龙山脚下人家的炊烟只能隐约看到。
时不时还能听见沙洲上的飞雁因为躲避人,一只只鸣叫着匆匆飞去。
注释
桐庐:今属浙江杭州市。
钱塘:今杭州。
渔浦:在今浙江萧山西南,其对岸即杭州的六和塔。
华发:花白的头发。
孤棹(zhào):孤舟。棹,本指摇船的用具,这里指船。
龙山:在杭州南,名卧龙山,为天目山分
创作背景
潘阆一生之中居住在钱塘的时日较多,故视钱塘为第二故乡。这首五律是回归钱塘故里途中,为表达羁旅的惆怅和殷切的归心之情而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完善
1、
陶文鹏主编.宋诗精华.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01:15
2、
缪钺等撰写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 :30-31
赏析
这首诗首联写自己长久客居外地,终于可以回到桐庐。颔联从时间着笔,写傍晚舟中所见。颈联从经过的山水着笔,写归途景物。尾联写自己只听见雁声而未见雁鸟,与“岁暮”相呼应。这首诗明暗相衬,动静结合,绘声绘色,给人以清晰的立体状的画面感。
这首诗首联是说:长久客居外地,不觉已经出现花白的头发了。此刻从桐庐乘着扁舟独自归来,表现出思归之情非常殷切。
颔联:“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从时间着笔,示傍晚舟中所见。这两句自然清颖,富于理趣,表面上信手拈来,实由洗练而出。时当上弦,新月已上,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天空中浮起了一弯眉月,而此时天边霞
简析
《岁暮自桐庐归钱塘晚泊渔浦》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写自己长久客居外地,终于可以回到桐庐;颔联从时间着笔,写傍晚舟中所见;颈联从经过的山水着笔,写归途景物;尾联写自己只听见雁声而未见雁鸟,与“岁暮”相呼应。这首诗明暗相衬,动静结合,绘声绘色,给人以清晰的立体状的画面感。
潘阆
潘阆(?~1009)宋初著名隐士、文人。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扬州(今属江苏)人。性格疏狂,曾两次坐事亡命。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参军。有诗名,风格类孟郊、贾岛,亦工词,今仅存《酒泉子》十首。► 103篇诗文 ► 37条名句
村晚
雷震〔宋代〕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眼儿媚·楼上黄昏杏花寒
阮阅〔宋代〕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阑干。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洒泪 一作:无语)
满江红·敲碎离愁
辛弃疾〔宋代〕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