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元旦
毛泽东〔近现代〕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宁化、清流、归化三座县城之间,道路狭窄难行,树林幽深昏暗,青苔遍布且湿滑。今日我们要往何处去呢?只管朝着武夷山奔去。正是在那片山脚下啊,风儿吹动红旗,恰似一幅幅展开的画卷。
注释
如梦令: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作《忆仙姿》,其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之句。宋苏轼嫌其名不雅,改为《如梦令》。又有《比梅》、《宴桃源》等称。单调,三十三字,仄韵。该篇守谱押用一部仄韵。
元旦:宋代吴自牧《梦梁录》:“正月朔一,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这里指阴历正月初一(这年阳历一月三十日)。
宁化、清流、归化:皆福建西部县名。其中归化曾改名明溪县
创作背景
1929年红军主力东征,建立了闽西根据地,9月打下福建上杭县,但是当时红四军内部在建军原则及建立根据地等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毛泽东于6、7月间被迫离开红四军主要领导岗位。三个月后,党中央纠正了红四军前总指挥的错误,11月,毛泽东便回到红四军,重新担任主要领导。12月底,毛泽东在上杭的古田村主持了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他亲自起草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在决议在会上通过,即著名的“古田决议”。这次会议很好地巩固和发展了红军及革命根据地。革命力量的壮大引起了国民党的极大恐惧。在这次会议期间,蒋介石策动了江西的金汉鼎、福建的刘和鼎和广东的陈维远等所率领的反动军队组织了“三省会剿”,向闽西根据地发
赏析
这首词共六句三十三字,细节描写与白描手法相融合,生动地记录下红军长途行军的路线、方向与目标。既抒发了红军进军途中的欢快情绪,也传递出词人目睹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后,所秉持的坚定革命信念与豪迈胸襟。
第一、二句描绘红军战略转移途中艰难进军的景象。开篇接连使用三个地名,指明福建省西部的三个县份,交代此次红军战略转移途经的区域。从这些地点来看,行军从古田北向宁化,再折向东至清流,又转向东北抵达归化,路线颇具迂回曲折之感。随后刻画沿途道路狭窄险要、阻碍重重,山林茂密、荆棘丛生,四处阴暗潮湿、青苔遍布,前行难度极大。红军向武夷山进军时需克服诸多困难,只因要打破国民党所谓的 “会剿
简析
这首词前两句写红军战略转沿途艰难进军的情景;中两句写红军战略转移的方向和目标;末两句写红军到达目的地胜利实现了战略转移的情景。全词主要描绘了行军的畅达和与国民党斗争的火热场面,表达了红军进军途中的欢快情绪,也喻示着革命武装斗争光明灿烂的前景。这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使得词人的革命信念愈发坚定、襟怀愈发豪迈。
念奴娇·鸟儿问答
毛泽东〔近现代〕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山之隐现
民国老课本〔近现代〕
吾乡多山,其翠如画,天晴山现,天雨山隐。我问母曰:“山何以隐现?”母曰:“天晴无云故山现,天阴有云故山隐。云能遮山,山不能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