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滁州醉翁亭

欧阳修 欧阳修〔宋代〕

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
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
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
声如自空落,泻向雨檐前。
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
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
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
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
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
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
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四十岁还不算老,《醉翁亭记》只是醉翁我偶尔题作的文章。
酒醉中已将万物遗忘,哪还记得清我曾经历过的流年过往。
我只珍爱那醉翁亭下的潺潺流水,喜欢它来自群峰间的从容。
声音高远就像从空中飞落,又好似闪光的珠玉,飞泻在亭子的两檐前。
水流汇入山岩下的溪水中,甘愿为清幽的泉水增加细流涓涓。
水流的声音不会扰乱人们的话语声,它的声音清澈悦耳,却又与管弦音质有所不同。
那岂不是像丝竹那般美妙,可丝竹演奏的声音嘈杂,总是令我心烦。
所以我多次携带着美酒,不顾路途遥远,步行走近这潺潺流动的清泉。
枝头野鸟偷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是欧阳修诗集中,直接以“醉翁亭”为题所作的一首抒情诗,是一首借客观景物描写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诗篇,作于《醉翁亭记》成文之后,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完善

1、 东篱子解译.欧阳修集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1.26-29

简析

  这首诗与《醉翁亭记》写的是同一处,但从写作主旨到具体描写内容、风格特征却有很大不同。作者开篇就写自己的年纪已四十,并点明了自号“醉翁”的缘由,以及曾写过的一篇散文《醉翁亭记》;然而逝水流年,万事万物都在随之流逝,很多事物都已记不清,唯独醉翁亭的山水之美,至今难以忘怀;接着写醉翁亭边的美景,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泉水的热爱之情。这“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到此又将一位乐山爱水的文人雅士带到读者面前:他不止一次携带着美酒,不顾路途遥远,走近这潺潺流动的清泉,聆听野鸟啁啾,看花儿含笑,偶尔托起一束绚烂的花朵倾心耳语,一醉方体,醉倒在花草的芬芳之间。那般惬意山水的快乐着实令人羡慕。全诗借客观景物
展开阅读全文 ∨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 -1072年9月8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1355篇诗文 ► 1798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相思·山驿

万俟咏 万俟咏〔宋代〕

短长亭,古今情。楼外凉蟾一晕生,雨馀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横。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鄂州南楼书事

黄庭坚 黄庭坚〔宋代〕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苏辙 苏辙〔宋代〕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