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王维〔唐代〕
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
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绿树繁茂,枝丫遮盖四邻,阶下布满厚厚青苔院中却无一丝杂尘。
不戴帽子,两腿张开无拘无束的坐在松树下,冷眼看待世俗之人。
注释
卢象:开元年间诗人,王维友人。崔兴宗:王维内弟,当时隐居未仕。
科头:不戴帽子,把头发挽起髻。
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
创作背景
此诗或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十一月张九龄罢知政事前。此时的崔兴宗时隐居未仕,王维与卢象到崔兴宗家作客,同去者有王缙、裴迪等。而王维见崔兴宗住处绿荫浓郁、纤尘不染,很有感慨,遂作此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马玮主编,王维诗歌赏析,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01,第139-140页
2、
曹永斌编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蓝田县委员会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蓝田文史资料 第十六辑 历代诗人咏蓝田集注,,2006年10月,第118页
赏析
此诗的特点是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通过描写人物所在的清幽洁净的环境,然后抓住人物“科头箕踞”的动作和“白眼看人”的神态,寥寥两笔,便栩栩传神地塑造出一位寂居林下、孤高傲世的隐士形象。
“绿树重阴盖四邻”,这位隐士住的地方绿树成荫,古木参天。院里的树很大,树冠都伸到周围的邻居家里去了,既言风景秀美,又隐约点出主人在此隐居的时间之长。“青苔日厚自无尘。”地上的青苔很厚,绿油油的,自然没有什么尘土。这句话是说主人隐居于此,少人往来,又因为树荫浓密,所以院子里长满青苔。
首句写空中,次句写地面。这两句环境描写铺垫之后,主人公登场。“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
简析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赞颂了崔兴宗不合流俗的清异品格,诗的前两句以隐居所在景物的超俗来映衬人物的性格;后两句直写崔兴宗的形态,形神兼具,描述了崔兴宗孤高傲世的神情。全诗语言直白少含蓄,描写栩栩传神,善用意象,成功塑造出一位寂居林下、孤高傲世的隐士形象。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415篇诗文 ► 886条名句
玉壶吟
李白〔唐代〕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早梅
张谓〔唐代〕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村路 一作:林村)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经冬 一作:经春)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