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雨和杜韵
王守仁〔明代〕
晚堂疏雨暗柴门,忽入残荷泻石盆。
万里沧江生白发,几人灯火坐黄昏?
客途最觉秋先到,荒径惟怜菊尚存。
却忆故园耕钓处,短蓑长笛下江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傍晚堂对疏雨,外面是昏暗的柴门,阵雨掠过残荷,忽地像倾翻石盆。
漂泊江河茫茫万里,我都生了白发,世上有几人如此灯下对坐在黄昏?
奔波于客途最先感知秋天的到来,荒凉的道上只有可怜的野菊尚存。
想到那家乡中耕作和垂钓的地方,披短蓑带长笛,逍遥自在出入江村。
注释
疏雨:稀疏的小雨。
荒径:荒凉的小路。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清河著,王阳明诗歌选择,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2,第34页
简析
《因雨和杜韵》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以晚雨和残荷为意象,营造出一种深秋傍晚的凄清氛围;颔联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流露出一种孤独感;颈联点明自己客居异乡的处境,写出一派荒凉的秋景;尾联回忆起故乡的耕钓生活,更深托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全诗通过对深秋傍晚景象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因秋雨而触起的客愁与深沉的思乡之情。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588篇诗文 ► 250条名句
谒文山祠
边贡〔明代〕
丞相英灵迥未消,绛帷灯火飒寒飙。
乾坤浩荡身难寄,道路间关梦且遥。
花外子规燕市月,水边精卫浙江潮。
祠堂亦有西湖树,不遣南枝向北朝。
鸲鹆噪虎
《郁离子》〔明代〕
女几之山,乾鹊所巢,有虎出于朴簌,鹊集而噪之。鸲鹆闻之,亦集而噪。鹎鶋见而问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鹊曰:“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吾巢,故噪而去之。”问于鸲鹆,鸲鹆无以对。鹎鶋笑曰:“鹊之巢木末也,畏风故忌虎。尔穴居者也,何以噪为?”
登岱六首·其四
王世贞〔明代〕
尚忆秦松帝跸留,至今风雨未全收。
天门倒泻银河水,日观翻悬碧海流。
欲转千盘迷积气,谁从九点辨齐州。
人间处处襄城辙,矫首苍茫迥自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