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大觉寺
纳兰性德〔清代〕
燕垒空梁画壁寒,诸天花雨散幽关。篆香清梵有无间。
蛱蝶乍从帘影度,樱桃半是鸟衔残。此时相对一忘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燕子在寺中空梁上筑巢,绘有图画的墙壁透着丝丝凉意;花絮纷飞,如同护法诸神撒下爱的漫天花雨。盘香的轻烟与清幽的诵经声,在空气中似有若无地萦绕。
蝴蝶忽然从帘影间飞过,枝头的樱桃多半已被鸟儿啄得残破。此刻我与这寺院景致相对无言,心中领会其意,无需用言语来诉说。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小令,又名《满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三句,两平韵。
大觉寺:可能为今北京西北郊群山台之上的大觉寺。此寺始建于辽成雍四年(1068年),初名“清水院”,后改“灵泉寺”,为金代“西山八景”之一。明宣德年
创作背景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月,康熙帝保定行围,纳兰从之,行至大觉寺听闻梵音,有感而发作此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清)纳兰性德著.张草纫导读,纳兰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01.第164页
赏析
上片描绘大觉寺的内景,开篇 “燕垒空梁画壁寒,诸天花雨散幽关” 两句,点明彼时的大觉寺已显荒凉残破, 燕巢筑在空荡的屋梁上,壁画也透着清冷之意。但即便如此,寺中的高僧们仍坚守在这幽僻之地,继续践行着弘扬佛法的无量功德。“燕垒”“空梁”“画壁” 等意象,皆勾勒出表面的荒芜景象,若单看这几句寻常写景,忽略后文,很容易误以为是凭吊古迹之作。好在 “篆香清梵有无间” 一句转折:面对寺院的荒凉,却能隐约嗅到清幽的篆香,清雅的诵经声时有时无。原本萧瑟的院落,霎时变得肃穆宁静,满是梵天禅意。佛经与梵音总有这般力量,能让浮躁的心绪归于安定,就连这看似荒芜的小院,此刻也笼罩着几分禅家灵光,不再是普通的
简析
这首词上片写大觉寺内景:燕垒空梁、画壁生寒,显寺院残破,却有篆香袅袅、清梵若现,荒凉中透出禅意肃穆,也暗合词人内心的空明。下片转写外景:蛱蝶穿帘、樱桃被鸟衔残,取细微物象,添几分生机又藏残缺,不似田园却有别样余味。末句 “此时相对一忘言” 收束,将景与心融于无言,虽带淡淡伤感,却与静谧景致契合,意韵悠长,尽显禅意与淡然。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361篇诗文 ► 1277条名句
读陈胜传
屈大均〔清代〕
闾左称雄日,渔阳谪戍人。
王侯宁有种?竿木足亡秦。
大义呼豪杰,先声仗鬼神。
驱除功第一,汉将可谁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