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红梅花得“红”字
曹雪芹〔清代〕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桃花尚未绽放芳菲,杏花也未染上红妆,却有花儿冲破寒气,先向东风展露欢颜。
它的芳魂仿佛飞到庾岭,让那里的春色难以辨认;又似被云霞阻隔在罗浮山,梦境也无法相通。
翠绿的花萼如同添了妆饰,在烛光下融化生辉;素白的花仙仿佛醉后,跨着残虹轻盈飞舞。
这花色看来岂是寻常之景?无论浓淡,都在冰雪之中自在展现。
注释
芳菲:花草香美。
冲寒先喜笑东风:意即“先喜(红梅)冲寒迎东风而笑”。
魂飞庾岭春难辨:意思是红梅若移向大庾岭,其景色就与春天很难区别了。大庾岭即梅岭,盛植梅花。借“庾岭”点出梅花,借“春”点出色红。
赏析
《咏红梅花得 “红” 字》是《红楼梦》中邢岫烟的诗作,与《咏红梅花得 “梅” 字》《咏红梅花得 “花” 字》一同出自小说第五十回。书中众人在芦雪庵联句时,贾宝玉的诗 “落了第”,被罚去栊翠庵折红梅花。随后大家又让新来的邢岫烟、李纹、薛宝琴各作一首七律,依次以 “红”“梅”“花” 三字为韵,还特意让折得红梅的贾宝玉创作《访妙玉乞红梅》一诗。
随着封建制度日渐衰败,当时的豪门大族,尤其是贵族阶层,在精神上也越发空虚,作诗成了消磨时光与精力的消遣方式。他们既然除了 “风花雪月” 之外再无其他可写的内容,便只能从限题、限韵等文字技巧方面一较高下。小说中此前已换过多种作诗花样
简析
《咏红梅花得“红”字》一首七言律诗,是《红楼梦》中邢岫烟所作,该诗和《咏红梅花得“梅”字》、《咏红梅花得“花”字》都出自小说第五十回。诗中红梅冲寒而放,与春花难辨,虽处冰雪之中而颜色不同寻常,将梅花的美丽与坚韧完美地呈现出来,也似是诗人对自己人格的表白。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166篇诗文 ► 883条名句
念奴娇·西湖雨感次素庵韵
徐灿〔清代〕
雨窗闲话,叹浮生何必,是今非昨。几遍青山酬对好,依旧黛眉当阁。洒道轮香,润花杯满,不似前秋恶。绣帘才卷,一楼空翠回薄。
拟泛烟中片叶,但两湖佳处,任风吹泊。山水清音听未了,隐岸玉筝金索。头上催诗,枕边滴梦,谩惜瑶卮落。相看不厌,两高天际孤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