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
陈子昂〔唐代〕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兰草杜若生长在春夏时节,茎叶茂盛多么美好青葱。
幽雅孤高独擅林中美色,红花下垂着覆盖了紫色的株茎。
白天慢慢变短,袅袅的秋风已悄悄来临。
一年一开花的草木都飘摇零落,美好意愿终究如何完成?
注释
兰:兰草。若:杜若,杜衡,生于水边的香草。
芊(qiān)蔚:指草木茂盛状。
朱:红花。蕤(ruí):花下垂状。
迟迟:徐行貌。
岁华:草木一年一度开花,故云。
摇落:凋零。
参考资料:完善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1-212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3-25
3、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1-59
创作背景
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二首。传统说法认为这组诗是陈子昂年轻时期的作品,而近现代学者多认为它们不是一时一地之作,整个作品贯穿于诗人的一生,而作于后期的较多。各篇所咏之事各异,创作时间各不相同,应当是诗人在不断探索中有所体会遂加以纪录,积累而成的系列作品。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1-59
2、
宇文所安.初唐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148-180
简析
这首五古先点明兰花生长的季节——春夏之交,此时兰花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三四句进一步描绘兰花的独特之处;接下两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营造出一种淡淡的伤感氛围;末两句抒发诗人对兰花凋零的惋惜和无奈之情,亦是感慨时光无情和生命无常。全诗语言素净,哀而不伤,诗味浓郁。
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168篇诗文 ► 324条名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亦足 一作:意足)
独不见
沈佺期〔唐代〕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