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寿山居元夕

元好问 元好问〔金朝〕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只留孤影伴黄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隐隐约约闪烁着的灯火陪伴着荒凉的山村,枯黄的树叶落满了山岭,厚厚的积雪拥塞着柴门。
三十九年的人生,经历了无限世事,只留下孤独的身影,相伴我度过黄昏。

注释
长寿山居:是诗人在内乡县白鹿原东崦(yān)修建的书斋。元夕:即元宵,农历正月十五。
微茫:隐约,模糊。
漫:满,遍。
三十九年:诗人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至金哀宗正大五年(1228),恰三十九岁。何限事:无限事。

参考资料:完善

1、 郑力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元好问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90-91页
2、 章必功著.《元好问暨金人诗传 上》: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第139页

赏析

  该诗与《京都元夕》以乐景寄哀愤的写法有着明显的不同,但在诗人心目中,元夕时的热闹也好,冷清也好都排遣不了他浓重的家国之恨;都流荡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愤激的情感。该诗前两句写景,景是凄凉萧条的,这是诗人冷清孤寂心境的观照;后两句抒情,情是凄苦忧伤的,这是由灯火微茫、村荒地野、黄叶漫山、积雪拥门的景所引发的,是外景与内情契合而一所激起的心灵的颤动。以景显情,情景交汇,使这首咏叹节令的小诗具有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句,描写长寿山居元夕景况。荒村里,隐隐约约地有几点灯火,与“炫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的京都元夕大有不同的是,这个元夕他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公元1227年(金哀宗正大四年),诗人由河南镇平令改任河南内乡令。不久,老母病逝,诗人丁母忧居丧于县境内的长寿山白鹿原乡,该诗便写于次年(公元1228年)元夕。

参考资料:完善

1、 傅秋爽著.《涵韵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10:第457-458页

简析

  《长寿山居元夕》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描写长寿山居元夕景况;后两句触景生情,直接抒发诗人心中的郁积。全诗以景显情、寓情于景,通过对长寿山居元夕景况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痛苦、孤寂而又无可奈的暗淡寂苦之情,贯注着深沉的国衰之痛、沧桑之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925篇诗文 ► 479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赵秉文 赵秉文〔金朝〕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草碧·几番风雨西城陌

完颜璹 完颜璹〔金朝〕

几番风雨西城陌,不见海棠红、梨花白。底事胜赏匆匆,正自天付酒肠窄。更笑老东君,人间客。
赖有玉管新翻,罗襟醉墨。望中倚栏人,如曾识。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陈迹。落尽后庭花,春草碧。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出都二首·其一

元好问 元好问〔金朝〕

汉宫曾动伯鸾歌,事去英雄可奈何。
但见觚棱上金爵,岂知荆棘卧铜驼。
神仙不到秋风客,富贵空悲春梦婆。
行过卢沟重回首,凤城平日五云多。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