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有志之士固然需要等待时机,显露才华和隐居沉默,都不是随意而为的。
诸葛亮在尚未出名之时,安居于隆中的田园之中。
出山是因感动于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君臣之间如鱼得水,相辅相成。
他在偏僻的蜀地开创事业,立志匡扶汉室,使国家重归正统。
差一点就成就了中兴汉室的大业,率军兵临秦川,试图复兴汉朝。
他一生被人称许,唯有将他比作管仲和乐毅才足以彰显其贤能。
人才的评价标准各不相同,但诸葛亮的才华与声誉,绝非空穴来风、徒有虚名。
注释
志士: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
固:
这首诗以 “志士待时” 点明贤才显隐皆非偶然。诗中聚焦诸葛亮,写他微末时隐居隆中躬耕待势,因刘备三顾而出山,君臣如鱼水相得;后在蜀地开创基业,立志扶正九鼎、恢复汉室,中兴大业将成时兵临秦川。又提他生平自比管乐贤才,末句以 “自得岂虚传” 收束,肯定其才德与功业绝非虚名,字里行间满是对诸葛亮雄才与志节的敬重。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